
Nancy|2025年03月26日 02:58
2025 年及未來之路還是RWA為主?
2年前有幸閱讀幾篇文章,自那時候起我就相信RWA才是未來的主流,雖然當時有很多人笑我傻,無知,但我依舊默默在耕耘。
為什麼我會一直關注RWA呢,你們瞧瞧,反觀這個圈子過去10幾年,每個項目都說創新、發展、拓展、革命。
但熊市一來最終還是避免不了隕落,人去樓空,項目歸零。
所以才會有币圈打新不打舊的言論,而RWA大家也知道是將現實的資產與鏈上掛勾,最起碼出事找得到人。
去年開始我一直支持的 @plumenetwork 就是代表RWA的項目之一,老闆 @chriseyin 最近在@TheBlock__ 上討論關於代幣化股票上鍊的功能話題中,其中有一段被引用,以下:
穩定幣是第一種 RWA,我們花了 10 多年的時間才適應穩定幣。
傳統金融和加密貨幣之間的界限將變得越來越模糊,在某個時候,它們將變得難以區分。到那時,加密貨幣和代幣對每個人來說都和其他東西一樣。對我來說,這就是事情開始變得真正有趣的地方。
Chris Yi上述的這段內容讓我思考很久,RWA和去中心化的本意是否衝突?
以下是我曾經餵養ChatGPT所產生的結論:
RWA和去中心化之間的確存在某些潛在的張力或矛盾,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兩者可以互補、共存。以下是從不同角度來分析:
一、理念上的衝突
去中心化的本意:
1.消除中介機構,建立一個無需信任的系統(trustless)。
2.透明、不可篡改,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無需許可(permissionless)。
3.自主性與抗審查性。
RWA 的本質:
1.是鏈下資產(如房產、債券、藝術品、應收帳款等)的鏈上表示。
2.需要依賴中心化實體進行托管、驗證和執行法律合約。
3.需要「信任某方」來確保資產真的存在並且可追回。
因此衝突在於:
RWA 導入了信任機構與法律制度,這違背了去中心化系統「不需信任第三方」的核心理念。
二、技術與實用性的妥協
儘管理念上有衝突,但從實用角度來看:
1.區塊鏈的價值不僅在於理念,也在於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2.RWA 讓加密市場與現實經濟接軌,擴大了區塊鏈的應用場景與總體市值。
3.很多 DeFi 協議(如 MakerDAO、Centrifuge、Maple Finance)已經開始接受 RWA 作為抵押品。
三、潛在的融合方式
雖然目前的 RWA 模式多半還是中心化的,但也有一些努力在將它們更去中心化,例如:
1.使用多簽錢包管理資產托管權限。
3.引入 DAO(去中心化自治組織)來決策資產流程與風控。
3.使用 Oracle(預言機)+ 法律框架來半自動化資產驗證。
這些是將 RWA 和去中心化理念「逐步靠攏」的橋梁。
總結:
理念-有衝突
實務-可兼容
未來可能性-可融合
先跟大家說聲抱歉,此次文章有點長,另外想跟大家最後再探討一個話題,而為什麼 RWA 可以在 2025 年達到 500 億美元的 TVL ,看看引用文章。
而我最近支持的 #Stonks 在R W A這一塊領域未來會有什麼發展?? @BTCBruce1
#Plume #Stonks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