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理想被“清算”后的六大行业机会

CN
2 天前

原文标题:The Evolution of Crypto: A Look at the Future of the Industry

原文作者:Route 2 FI

编译:Asher(@Asher_0210

加密理想被“清算”后的六大行业机会

编者按:随着泡沫褪去、信仰动摇,加密行业逐渐暴露出深层结构性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更具现实感的自我调整趋势。无论是投机退潮后的资本策略转向,还是从社区治理到用户体验的产品重构,本轮转型不仅是技术演进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与长期主义理念的交锋。本文试图在纷杂信号中,勾勒出这场行业自我重塑的真实轮廓。

投机与稳定币的未来

加密货币本质上是一种革新的金融基础设施,正如互联网曾经重塑信息传播方式一样具有变革潜力。然而,尽管“去中心化”被广泛推崇,现实中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依然是“投机”。

无论是现货交易、借贷,还是衍生品市场,投机行为始终是产出最大、收益最高的部分。尽管投机强度可能阶段性减弱,但这种属性短期内不会消失,甚至可能在未来继续强化。这意味着,即使未来加密的使用场景不断拓展,其“金融赌场”的本质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仍会是行业主旋律。

与此同时,稳定币领域正步入关键临界点。随着 Circle IPO 临近,稳定币被视为加密普及的重要入口之一,但其增长潜力正受到监管限制和竞争优势弱化的双重压制。若利率进一步走低,稳定币对资金的吸引力也将随之下降。

下一阶段的突破口,可能不再是全球范围内的美元锚定模型,而是那些利用加密支付基础设施、面向本地化场景的金融科技应用。对于缺乏硅谷背景和早期巨额融资的创业者而言,深耕区域性需求,反而更可能走出可持续路径。

代币溢价消退与 VC 变局

代币曾被视为高成长资产,享有极高估值溢价。但如今,市场情绪显著转向,投资人更关注实际营收而非叙事包装,背后有两大趋势:

  • 牛市退潮后的估值修复,解锁期启动后,代币高估值难以维系;

  • 边际买盘消失,资金更倾向于流向波动性类似但方向更清晰的传统资产。

在这种变化下,唯有那些与真实收入挂钩的代币,才有望在新格局中突围而出。

此外,加密风投正在经历“清算时刻”。传统 VC 模式高度依赖代币上线后的变现逻辑,如今越来越多创始人选择不发币,转而建立小团队、追求真实营收。这一趋势反映出 FTX 崩盘后行业对于泡沫的反思与修正。

未来,只有真正理解新一代创业模式的投资机构,才能继续在这场结构调整中保留一席之地。

面向消费者的应用与 AI 交汇

加密领域始终缺乏像 Uber 或 Instagram 这样的 C 端爆款产品。人们往往归因于用户体验差或缺乏市场教育,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加密资本结构更偏好“短期变现”,而非“长期打磨”。

真正的“亿级用户”应用,只有在创业者延长时间维度、摒弃快速发币思维之后才有可能诞生。这是一条艰难但必要的转型之路。

而在前沿交叉点上,加密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仍在孕育之中。尽管数据溯源、分布式计算等方向具备想象力,但现实中 AI 的训练成本和性能瓶颈仍构成巨大挑战。

一个值得关注的早期方向是“众包 IP 地址”(crowd-sourcing IP addresses)机制,借助去中心化网络调动闲置资源,或许能为 AI 与链上协作探索出新路径。

“链上中产”的金融服务缺口

当前加密用户中,存在一个被忽视的高潜力群体:月收入 5,00020,000 美元的“链上中产”。他们通常具有一定加密认知与资产规模,但在日常财务管理上却缺乏一体化解决方案。

这类用户的需求包括:薪资管理、法币与加密资产配置、税务支持等服务。虽然这类市场初始用户规模不大(约 5,00010,000 人),但其极高的单用户收入(ARPU)意味着巨大的产品机会

DAO 与 GameFi 的再出发

过去两年,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参与度急剧下滑,投票治理沦为形式。与此同时,链游也因 Axie 泡沫而沉寂,但这两个板块都未彻底失去潜力。

像 Farcaster 这样的社交基础设施,可能成为 DAO 新形态的催化剂,使其由治理协议演化为以资源和文化驱动的社区协调机制。这一转变也可能催生“可持续 Meme 币”,摆脱纯粹情绪炒作。

而在 GameFi 方面,2025 至 2026 年或迎来真正融合“内容与经济模型”的爆发节点。长期深耕体验与玩法的团队,有望建立起拥有百万用户的虚拟世界与繁荣市场。

人才流动与文化建设

自 2022 年起,大量加密人才转向 AI、传统金融等领域,不少人经历了“理想破灭”的心理冲击。这种结构性人才流失,对行业长期发展构成更深远影响,甚至超过价格回调带来的压力。

在这种环境中,拥有强文化驱动力的公司将成为“人才灯塔”,持续吸引愿意坚持长期主义的建设者,成为下一轮周期中的关键核心。

媒体整合与资本结构新势力

一方面,加密内容生态正在去泡沫化,传统依赖基金补贴的研究机构和媒体面临淘汰。未来,真正有生命力的团队必须兼具创意、商业理解与分发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更多项目选择不发币、走“非币改”的真实营收路径,私募股权基金(PE)有望成为加密行业的新资本主力。未来 18 个月,PE 可能主导一批不依赖代币发行的务实型项目崛起。

内容产业的链上连接可能性

音乐、艺术、写作等创意产业与区块链的融合仍处于早期。当前行业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缺乏能深刻理解创作者行为与分发机制的“桥梁型团队”。

未来,谁能成为创意者与区块链之间的连接器,谁就能定义下一代去中心化内容生态。

小结

加密仍在极速演进,它既理想主义又现实复杂,既在重塑全球系统,又在与自身问题搏斗。唯有专注于数据、尊重长期策略、保持清醒的建设者,才能在这场双面变革中走得更远,为下一个十年写下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OKX:注册返20%
链接:https://www.okx.com/zh-hans/join/aicoin20
廣告
分享至: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