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的sol
看不懂的sol|2025年04月02日 13:54
深度!一文读懂市场情绪与投资者之间的共系(推荐所以粉丝必看) 在币圈赔钱是一种惩罚:惩罚你的无知; 惩罚你的贪婪;惩罚你的侥幸;惩罚你的违规。 一万个空洞的理论,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规则。 币圈是有情绪的, 币圈情绪是所有参与者情绪的叠加。 “我”也是有情绪的, 我会按照自身的情绪来完成对币圈的解读, 然后依此做出判断。 于是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交易的本质就是两种情绪的碰撞、互为影响、彼此共振下的一个选择。所以一样的币圈在每个人的世界里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解读,也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截点选择。 就像亲爱的女友,那个让你揪心、让你关心,也让你充满爱心的女人。 女友也是有情绪的,而且情绪多变,你和她关系的好坏并不取决于单个人的情绪,而是你们彼此情绪的共振。 你认为币圈会讲理吗?——女友生气需要理由吗? 你认为币圈会很有逻辑吗?——你能明白某些热门加密货币项目估值为何如此之高吗? 我并非要控告女人多么不讲道理,没有逻辑。 不!通常情况下她们都是善解人意、温柔多情并乐意体谅人的。 问题是她们常常正常,但会偶有偏离,因为她们会有情绪,而你也会有。 正是这种缥缈、仿佛神来之笔的玩意儿让人变得难以琢磨,更让这个由人与人叠加的币圈似乎神鬼难测。 你以为币圈只是在涨跌间徘徊吗?为什么如此简单的单项选择题却让我们一错再错? 行情是情绪的产物,而你的买卖点是自我情绪与币圈情绪的共振。如果明白了这点,你认为在交易中,我们是应该更多地关心币圈的未来,还是应该下点力气研究自我及情绪是如何运作的呢? 何谓情绪?百度的定义: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有意识的体验与感受,具有心理与部分生理反应特征。定义太拗口,看重点:情绪是个体应对外界刺激……我们应对外界刺激时还常常会采取行动。 你可以自我体验下:当情绪与行动都出现时,谁更早?谁占据主导? 举个例子: 当受到某个外部刺激时(如被领导批评),你可能没行动,但有情绪(生闷气);而这种情绪会保持相当长时间,直到你回家后依然没有消散。 当新的刺激(很累时,老婆要你马上拖地)产生,你不但有情绪(激动),并且有行动(与妻子争吵),行动(争吵)结束,但情绪浓烈。 第三个刺激出现(儿子回家带来一张95分的考卷),你由于情绪而产生负面行动(吹毛求疵),儿子反向回馈(犟嘴),你情绪爆发(愤怒)而大打出手…… 最冤的是儿子,带着满心的欢喜回家接受表扬,却没想到“表扬”是挨一通揍。 儿子百思不解,就像看到某个加密货币项目有利好消息满心欢喜却迎来暴跌的币圈投资者,他们都还不懂得:币圈受消息影响,但受情绪主导。 消息的好坏固然重要,情绪的正负叠加才是关键。恐怖袭击无疑应该催升能够避险的资产,但2013年4月15日的波士顿大爆炸却成了金价历史性大跌的助推剂,在例如这次关税,川普的骚操作。 币圈中也常常出现类似情况,这就是情绪。 当情绪正面时,大利空也只是小下跌,而情绪处于爆发临界时,“很利好”也可以被当做催命符。 所以无论消息多空变幻,情绪都占据主导。 回顾之前故事中我们的情绪: 初次负面刺激——有情绪,没行动。 再次负面刺激——情绪加深,有行动。 小刺激(可能还是正面刺激),却被误读成负面刺激,情绪爆发,行动加剧。 以上说明行为受情绪的影响,而情绪有迟缓效应、叠加效应以及爆发效应。然而,这个爆发可以是负面消息的影响,但也有可能在中性消息甚至正面消息下触发。 当你学会了情绪的解读,并由此观察人、人群以及他们的情绪时,你是否会时不时地想起盘面的某些特征?该涨不涨,利好却小跌,甚至毫无缘由地突然一次暴跌,仿佛亚马逊丛林中,蝴蝶轻扇翅膀引发的那场风暴。 很多币圈行为的特征几乎就是人类情绪的翻版,由此,我们不但可以感受,也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大声说:币圈是一种情绪。币圈行为是人类行为的叠加,而行为的先导是情绪,所以币圈反应往往符合人类的情绪反应的某些特征。 故而,我们要研究币圈,更要研究自我。我们常说,币圈直指人性的弱点。不是它曾经偷窥了你,而是它就是由无数个你组合而成,你的弱点就在它的手心。 也许交易中,成功截点的选取奥秘就在于你自我情绪的把控,好像对待你的女友:当她充满情绪的时候,即使错误了,即使过分了,你也必须收拾起心情,柔和地表示顺从(想想金融危机时的表现)。 但同时你还必须了解,错误就是错误,并不因为币圈的过分或你的顺从而变得正确。情绪总会消退,女友的心情也会雨过天晴,当她再次向你展现她的天真烂漫时,你又必须及时从阴影中出来,把握这到来的春天…… 币圈是理性的,同时又是感性的。因为与其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他(的行为)是情绪的产物。 鉴于现实的原因,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是在别人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投身币圈的。 他们往往是靠盲目冲动及朴素的攀比感性买加密货币的。投资者决策的唯一依据是看或听报道、电台等加密货币媒体分析行情动态,全无自己判断走势的主张。 操作上并不重视甚至根本不进行加密货币项目质地、前景、价量关系变化的分析与研究,而是通过道听途说捕捉所谓黑马,稍有风吹草动就追涨杀跌,此类投资者最易失败。 当投资者很难决定投资行为时,其情绪和动机将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论以潜意识的概念,阐明了潜在的非理性情绪和动机对行为的影响。在币圈投资中最主要的是决策:买什么,卖什么,何时买,何时卖,什么价位。 以上五个问题如都能有正确的决策,一定会成为币圈大赢家。但在币圈中,平时很理智的人,也可以变得令人费解。这是由于当面对困难的选择时,内心会产生冲突。 “贪就是贫”,赌徒般的孤注一掷,贪得无厌,看不清币圈行情的潜在威胁,最终会一贫如洗。贪心的心理冲突,会使投资者无端感到苦恼,不仅会让人变穷,还让人内心疲惫不堪。 贪婪会阻碍人对情况的了解。贪婪使人充满对财富的幻想。由于情绪反应过度,会使人整体无法判断,进而无法产生正确的决策。特别是一大笔意外财富燃起的欲火,使投资者忘记潜在的风险。 具有贪得无厌心理的投资者一味追求最大的收益,而币圈行情风云变幻,其收益程度只可能是相对的,难以确定什么是最大收益。 过大的欲望,其结果常常会落空而痛失获利良机。比如加密货币价格上升,给投资者带来10%的收益时,他希望20%的收益;当达到20%的收益时,他又希望着40%的收益……结果总是不出手加密货币。 等价格回落,他更不甘心,总想等价格反弹,赚得更多再出手直至收益甚而本钱都折了。 人的贪得无厌是最可怕的,即使是凭着超人的胆识持股到达了加密货币价格的顶部,若不及时卖出,那就意味着价格开始下跌。在充满着投机利益的币圈,人心思涨,人心思利,人心思贪,人心钦慕更大的辉煌,这是相当普遍的心理。 具体有四种表现: 第一是当加密货币指数或某加密货币上扬时,贪婪的投资者抱有相当高的期望,认为定能涨到多少点、多少元,笃信币评中讲的第一目标位、第二目标位、第三目标位,非见到第三目标位不卖,迟迟不肯获利了结。结果加密货币价格往往没有到达第二或第三目标就见顶而下,煮熟的鸭子又飞了,甚至还被套牢。有的人直至反弹后仍记住原来的期望价,以致机会稍纵即逝,留下遗憾。 第二是先前在加密货币指数和某加密货币上升一段后,抱着平常心果断获利了结。但币圈却还一个劲地在涨,贪婪之心顿起,投资者后悔不已,便选择另一只加密货币加倍追涨,急于赢回来。但该加密货币只涨了几毛就量增价滞,又不肯及时停损,以致被放量下跌而深度套牢,连同先前的赢利也赔进,望着盘面只能沮丧。 第三是在币圈中,贪婪看起来是掌握不好买点(抄底)和卖点(逃顶),尤其是掌握不好卖点所致。其实,深层次的问题仍在于贪婪之心。譬如,抛早了只要是赚了,何必懊悔!又如,追涨后只出现小涨,就地派发获微利就是了。再如,割肉后又跌了一段,应该庆幸,果断买进,就算是在高位套牢后没抛过,这样就不致于踏空。市场中很多人以为,多头倾向重的人被套牢是贪婪。其实,这话是只讲对了一半,空头倾向重的人踏空也同样是因为贪婪。 第四是币圈经常会表现出“提前”与“过头”的现象,这种“提前”与“过头”的现象常使手脚不够敏捷的币圈投资者措手不及,常使期望过大的投资者大失所望。 赔钱是一种惩罚:惩罚你的无知;惩罚你的贪婪;惩罚你的侥幸;惩罚你的违规。一万个空洞的理论,还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规则;再多的行情分析,还不如一个实际的买卖计划。天才就是把全部精力注于特定目标;交易天才就是把精力用于一种交易方法,形成交易习惯。 真正的哲人,必然象大海一样宽厚;对市场宽容,市场也会宽容我们,放弃一些机会,才能抓到更多机会。 只有一分钱的胸怀,决不可能得到二分钱的收获。天天盯着20点的机会,肯定会错过翻翻的机会。 一旦你改变了思维方式,你就改变了自己的信念;一旦改变了信念,就改变了期望;一旦改变了期望,就会改变态度;一旦改变了态度,也就会改变行为;一旦改变了行为,绩效自然会随之改变;一旦绩效改变了,你的生活将为之一新! 在交易世界里,人类的情绪既是机会之所在,也是最大的挑战。掌控了它,你就能成功。忽视了它,你就危险了。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者,你必须理解人类的情感。市场就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希望、恐惧和弱点。作为一个交易者,你要从这些人类情感中寻找机会。 价格的波动足以把一个克己自制的成年人变成一个大哭大闹的可怜虫。 研究表明,人类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容易犯下系统性的错误。在紧张情绪中,人对风险和事件概率会作出糟糕的判断。有什么事能比赚钱或赔钱更令人紧张呢? 其他人的错误判断就是他们的机会,也知道这些错误终将在市场价格的变化中出现原形。 在市场中,很多机会就源自于这些根深蒂固的人类特征。 人类的情绪和非理性的思考可以制造出一种重复性的市场模式,这种模式便是机会出现的信号。 更重视已经花掉的钱,而不是未来可能要花的钱。 研究表明,损失的心理影响可能比赢利大一倍。 对交易行为来说,损失厌恶症会影响一个人使用机械性交易系统的能力,因为使用这类系统的人对损失的感受要强于对潜在赢利的感受,一个人可能因为遵守系统的法则而赔钱,也可能因为错过了一个机会或忽视了系统的法则而赔掉同样多的钱,但前者带给人的痛苦要远大于后两者。 在沉淀成本效应的作用下,一个人在作决策的时候习惯于考虑已经花掉的钱。 处置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卖掉价格正在上涨的币,却保留价值正在下跌的币。 投资者不愿意承认过去的决策并不成功。 在交易世界中,即使是正确的方法也可能赔钱,甚至有可能连续赔钱。这些损失会导致交易者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决策程序,于是对自己一直在使用的方法作出负面评价,因为这个方法的结果是负面的。 人们往往会因为其他人相信某件事就随波逐流地相信这件事,这被称为潮流效应或羊群效应。价格之所以会在泡沫行将破裂的时候仍然疯长不止,部分就是由这种潮流效应造成的。 交易者往往会在一个有效的系统刚要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就将它抛弃。 有些交易者对他们的特殊风格推崇备至,以至于其他任何风格都难入他们的法眼。我没有这种偏见。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固执地坚持一种方法、排斥其他所有方法是愚蠢的。 殊途同归,所有有效的方法都有一些非常类似的特征。 在交易环境下,成功属于一种特别的人:他必须能够在混乱和不确定的氛围下坚持,并且绝对不能因为失败而轻易感到失望,也不能因为成功而洋洋得意或自吹自擂。 要成为优秀的交易员或投资者,需要超脱许多常人的正常思维和情绪,绝对的独立思考和决策,并且不以成功而喜、不以失败而悲,始终坚持。 投资不是科学,必须接受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以及投资者既不让情绪影响自己的操作,也不让事后的经验让自己失去对最初体系的坚持;还有就是对概率的看法,我们都认为概率只适用于已知结果、并且重复的事件,赌博是,但市场和投资不是,因为结果未知、而且不重复。 有些人会说,结果就是盈亏,市场就是涨跌的重复,难道这些不是已知和重复吗?当然不是,这些都是表面,不是事情的根本,即使盈亏也有多少之分,区别极大,而市场表面的重复之下是在根本上、在细节上永远不同,“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的这句话对于金融市场而言是非常正确的。 当超越了这些交易或投资的问题之后,交易或者投资到了最后会非常简单,交易员或投资者不再像最初的时候那样追求创新、追求各种各样的方法,而是最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性格的、最适合自己的思想的交易方式或投资方式,然后长期的坚持、用心的重复,几十年如一日,正是在这样的坚持和重复中,他们才由一个优秀的投资者成长为了投资大师。这也是我的追求,从复杂的思考中找到最简单有效的方式,从繁复的投资工具中回到最初的根本,从多种盈利方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格和思想的方式,然后用几十年去坚持,我无法成为大师,但我将以大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厌倦源于过度求新。 满足来自用心重复,和从常见事物的细微变化中发现无穷无尽的丰富内涵。 由于市场过于混乱无序,无法找到一般规律,过度分析和勉强预测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接受市场是无法预测的这一事实,是建立心理优势的第一步。 要记住,完美的交易者并不存在。你无法战胜自己,你的弱点将会伴你终生。但是,接受自己的弱点,却可以让你更加灵活机变,有效降低犯错误的成本。 赚钱之外,寻找一个适合自己个性的交易动机,了解是什么因素激励你去做交易员,每天试着做得更好同时享受这一过程,可以帮助你提升业绩和保持长期赢利。 交易风险与持有交易仓位的时间成正比,因此控制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交易时间。永远不要因为价格低就买,而价格高就卖;永远不要在亏损的时候加仓。 正确认识成功,成功产生的自满情绪会将真实的情况蒙骗。你赢得越多,自我感觉越好,自负感愈发膨胀。成功的喜悦是赌徒的麻醉剂。在很多时候,赌徒一旦因盈利而激动,亏损就会随之而来。能够有足够资本和正常心态开始每一天的交易,就是成功。 交易顺利时不要过度激动,不顺时也不要太沮丧。正确认识对错,不要以结果论英雄。有时你做对了,仍然赔钱;有时你做错了,却能赚钱。正确的做法不能保证成功,错误的做法却最终让你失败。 最后兄弟们,交易赢家的3个心理优势 (1)、最佳表现:可以通过仔细监控自己的投资行为和缓解可能妨碍其交易表现的潜在问题而受益。例如,消除压力、人际冲突或不良情绪等潜在障碍,可以改善你的表现。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经历过这些问题,通过自我意识和特定的认知行为策略,你可以把握这些问题并防止它们干扰交易。 (2)、无意识动机与个性:并非所有交易员都有潜在的、影响其交易行为的无意识动机,但有些交易员的确有,应该了解这些无意识动机可能的表现形式。如果你认为自己有相同的情况,那么就应该做进一步的研究。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这种情况,那当然更好。 (3)、行为金融学:认知和社会心理实验研究表明,人类过于自信、厌恶风险、在做决定时表现出非理性。所有交易员在做决定时都不同程度地倾向于决策偏误和非理性思考。 共勉!
+6
曾提及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