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
棋局|2025年03月31日 15:45
聊聊交易所吧,这玩意儿在币圈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站在收割链顶端的存在。 收入结构很简单:手续费、上币费(当然,他们嘴上是不收的)、合约爆仓利润、那些忘记账号密码的“死亡用户”的遗产、还有自营盘“适度控盘”带来的收益。你以为你在交易,其实你在送钱。 先说说“上币费”这个行业秘密。你问交易所收不收上币费?当然不收,人家都写得清清楚楚:“我们平台不收上币费,我们支持优质项目”。然后转头在合同里塞个“保证金”,不达标就扣了,名义上说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实际上用来补偿用户的情况几乎没见过。这种“保证金”最后的去处很简单——进了平台腰包。 如果项目火了、币价维持得住,项目方就能分期赎回保证金,平台则靠手续费坐收渔利;要是币一直跌,那不好意思,这笔钱就成了“挨骂费”——平台也知道自己要挨喷,总不能白被骂吧?这时候再拉上几个KOL出来带节奏,控控舆情,维稳就靠他们了。 平台核心战略只有两个字:拉新。用户就是耗材,不断换代。牛市时候拉一批,熊市再洗一批,谁进来都得交学费。社交平台上晒盈利的很多,晒爆仓的极少,但真实情况是,大多数山寨玩家这波亏得底裤都不剩。至于山寨合约?那更是屠宰场里的VIP通道,谁进谁知道。 交易所之间也不是吃素的,头部平台有天然优势:品牌、流动性、深度……强者恒强。二线平台就算返佣拉到80%,也吸不来真正的“大户”。大资金喜欢安全感,但又天天担心哪天平台“意外跑路”或“被盗”,可惜币圈的保险理赔,看起来更像安慰剂,真出事那点赔付上限也只是图一乐。 所以平台嘴上永远强调“资金安全”,哪怕已经一只脚迈出门槛准备跑路了,还不忘最后强调一句:“请大家放心”。 再说币种。山寨币、MEME币这种故事币,大家都知道长期不靠谱。但为什么交易所还要一波接一波上?很简单啊,只做比特币的交易所,基本没活路。要流量、要活跃度,就得迎合用户,用户爱梦,平台就帮他们造梦。 结果就是:新人觉得比特币太贵,“还不如买个0.01的山寨币搏一搏”,一顿梭哈被套住,开始上杠杆想回本,再爆仓、再充钱,最后痛定思痛:“还是BTC最稳”。于是开启“只玩比特币,不碰山寨和合约”的觉醒之路——这个过程,币圈叫“毕业”。 但你以为交易所不懂这些?他们太懂了。毕竟很多山寨项目本来就是他们投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那些项目底裤里是什么。他们当然知道山寨上太多会让资金流血,但这不影响他们继续上。你流血,他们回血。币圈看似谈情怀、讲理想,实际上大多数就是在讲生意。 币安2017年成立,创始人2014年就是OKCoin高管,懂山寨币的风险?当然懂。只不过他们更懂怎么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至于你亏没亏,那是你自己运气不行,别怪交易所,平台说了,咱只是个中立撮合工具。
+6
曾提及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複製鏈接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