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2025年01月27日 03:09
一键发链基础设施协议找到开发者需求的入口还远远不够,找到用户需求的入口才是制胜法宝。
市场不缺BaaS/ RaaS 一键便捷发L1/ L2 链基础设施:
Blockchain-as-a-Service:
Cosmos SDK/Avalanche9000/ @fluentxyz Stack 等
Rollup-as-a-Service:
OP Stack/ ZK Stack/ @Calderaxyz/ @conduitxyz/ @initia Interwoven rollups 等等
上述只列举了部分一键发链基础设施协议,而市面上现有的项目远远不止这些,这个赛道从蓝海赛道到红海赛道仅仅用了1年左右的时间。
较早一批进入的项目确实吃到了细分赛道的红利,如 @Calderaxyz, 靠RaaS 需求方的产品付费就赚得盆满钵满,根本不需要来自C 端用户的需求。因为当时Rollup 赛道并不拥堵,很多dapps 项目方借助RaaS 摇身一变成了一条尊贵的app-specific Chain.
但现在L1/ L2 链已经非常拥堵了,于是公链项目方开始造词运动,鼓吹模块化,高TPS, 比交易并行化更高阶的阶段并行化(pipelining)等等,以此作为自身有别于同类竞品的核心创新点。很多项目可能是dapps 转型过来做链的,dapps 的用户需求尚且整不明白,真的能整明白链的用户需求吗?现阶段如果缺乏C 端用户的需求,dapps 自然也缺乏转型做链的需求,BaaS/ RaaS 的需求自然也就萎靡。
目前来看BaaS/ RaaS 项目如果直接复刻前人的路径和核心打法,要想出圈不太现实。在我看来,这类项目要想成功一定要有“兵者,诡道也”的打法。
目前“诡道”打法最出彩的我认为是 @initia : 从C 端用户需求端逆推出应用端的需求,再根据用户端的需求推出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Rollup 子链。如专注于PoS 资产再质押的 @milky_way_zone,专注衍生品交易的 @blackwing_fi,专注于NFT 发射的@intergaze_xyz 等。再施以VIP 机制强化子链和 @initia 母链的关联,实现子链的反哺,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一句话总结就是:BaaS/ RaaS 成功的路径就是找到PMF 的路径,更直白地讲,为子链们找到潜在用户需求场景和反哺模式。
配图出处:@0xJim
分享至:
脈絡
熱門快訊
APP下載
X
Telegram
複製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