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支付正在经历从探索到应用的关键阶段,其核心优势逐渐被各国金融机构和用户认可。
撰文:孟岩 邵青
时近 2024 年底,区块链支付突然加速。众多主流金融机构纷纷开始加码支持区块链支付:
- 9 月 26 日,贝莱德与 Ethena 合作发行美元稳定币 USDb。
- 10 月 3 日,PayPal 与安永合作,使用其自主发行的 PYUSD 完成第一笔稳定币商业汇款。
- 10 月 3 日,VISA 宣布 VTAP 平台,帮助机构自主发行和运营稳定币。
- 同样在 10 月 3 日,SWIFT 宣布将于 2025 年开启数字货币和数字资产交易实验。
- 10 月 16 日,互联网支付巨头 Stripe 宣布与 Paxos 合作支持稳定币支付。
- 10 月 19 日,法国兴业银行发行欧元稳定币 EUR CoinVertible。
- 10 月 21 日,Stripe 宣布以 11 亿美元收购稳定币支付创业公司 Bridge。
- 10 月 22 日,在俄罗斯喀山的 BRICS 峰会宣布了与 SWIFT 竞争的 BRICS Pay 支付系统。
- 10 月 24 日,Coinbase 和 A16Z 联合注资融合了 AI 技术的区块链支付公司 Skyfire。
如此高密度的事件,不能不引发关注。人们都还记得,在 2019 年 Meta 公司冲刺 Libra 因为受到各方阻拦而失败之后,曾经被视为具有革命性潜力的区块链支付就逐渐淡出视野。两年前,由于加密资产市场的崩溃,多数主流金融机构对于 「数字货币」和「加密资产」避之唯恐不及,公众更是逐渐形成了「区块链没有未来」的印象,有的人认为区块链没有用,有的人认为区块链虽然有用,但是现实世界阻力太大,无法推动。那么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得区块链支付突然升温?区块链支付是否由此将卷土重来,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秘而不宣的成功
在 2014-2019 年之间,区块链技术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好奇和热情,一度被认为是可以全面升级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革命性技术。2016 年 Don Tapscott 出版的《区块链革命》一书,代表了这一乐观情绪的顶点。但是在过去十年的应用中,区块链的应用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相反,公众从媒体那里得到的有关区块链的新闻,大多是负面的,比如被寄予厚望的 Libra 项目的失败, IBM 与马士基合作的区块链物流管理系统的失败,澳洲 ASX 证券交易所区块链改造项目的失败。在互联网行业内,很多专业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长期未能找到实际应用场景,只能用在一些旁门左道,在「真实世界」里头没什么用,已经被证伪。而大众媒体将区块链数字货币与投机、炒作、欺诈、洗钱和转移非法资金联系在一起,使这一技术在公众心目中被严重污名化。
但实际上与公众的印象完全相反,区块链作为一项技术,实际上取得了极为惊人的成功,是目前进行跨界价值交换和可信数据交换的最先进的技术。
为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先理解「跨界」。
这里所谓的的跨界,不是指地理边界或者行政边界,而是指跨越不同金融体系、国家、组织和个人之间的信任边界。
当前数字经济当中的一对主要矛盾,就是互联网在信息传输方面的高效率,与不同主体之间由于信任不足导致的价值交换的低效率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信息可以以光速传播,但是价值却无法穿越信任边界。不但如此,随着互联网中介平台大肆侵犯用户数据主权和隐私的事件不断曝光,人们对于数据主权和隐私保护观念的增强,数字空间中的信任边界会越来密集。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数字经济的运行效率将不断降低,而不是不断提高。
区块链支付的核心优势在于帮助不同利益的主体建立信任、达成共识,从而跨越信任边界。例如,在跨界支付场景中,这就意味着可以在不同主体之间建立信任,从而降低对账摩擦,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传统支付系统需要多个中介机构分别进行记账、对账和清结算,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摩擦和延迟,一旦出错会更加繁琐耗时。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使得各方可以共享同一套数据,实时更新交易信息,避免了繁琐的对账过程。这种信任机制使得跨境支付的效率显著提升,费用大幅降低,特别是在涉及多国、多货币的复杂交易中,区块链的优势尤为突出。区块链支付不仅减少了中介环节的依赖,还降低了因不同金融体系之间缺乏互信而导致的摩擦。
在当前的经济形态下,区块链跨越信任边界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跨境支付上。2015 年以来,很多国家的央行、大型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静悄悄地进行了区块链跨境支付的实验,结果惊人。例如,国际清算银行的货币桥(mBridge)项目[1]是一项开始于 2019 年的基于区块链的跨境支付系统。到 2023 年,mBridge 的实验结果表明,区块链相对于 SWIFT 等传统支付系统具有碾压式的巨大的优势,跨境支付时间从过去的几天缩短到几秒钟,而交易成本接近于零。另一个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案例是澳大利亚一家主要商业银行做的跨境微支付实验。他们将 10 万美元分拆成数百笔小额交易进行跨境汇款,使用 SWIFT 系统进行,总共支付 1,240 美元手续费,而使用区块链系统,同样数量和批次的汇款,总手续费只需 30 美分。事实上,公众以为已经失败的 Libra 全球支付网络,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虽然该项目因为诸多非技术因素而终止,但基于该项目所开发的公链系统 Aptos 和 Sui,都已经启动,具有非常优秀的技术性能。
来自用户的反馈也说明了这一点。据估计目前全球持有数字货币的用户数量大约 5.6 亿,其中 8,200 万人直接使用区块链[2]。很多个人用户都表示说,一旦开始使用区块链进行支付,就再也回不到传统银行了。最近两三年以来,以公链为通道的「零售」领域稳定币支付高速发展。根据 VISA 的统计[3],到 2024 年三季度,光在公链上可见的稳定币支付的金额就达到了每个月 1.8 万亿美元,并且正在加速。更令人震惊的是,稳定币的应用场景正在「破圈」,大量被使用在非投机交易的场景。根据第二大美元稳定币 USDC 的发行公司 Circle 统计,自 2023 年以来,USDC 在投机场景下的使用率降低了 90%,让出的空间都被真实世界的转账支付场景所填充。特别是在一些传统银行服务的死角和薄弱环节,稳定币支付作为一般支付和价值储存工具,正在像野火一样延烧。事实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放下成见,重新思考区块链支付这个话题。
既然区块链支付具有如此大的优势,也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为什么公众并不知情?
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使得某些国家和经济体,面对区块链这样一种革命性技术,采取了短视的压抑和遏制的政策。
美国在这方面带了一个极坏的头,不但将 Libra 全球支付网络扼杀在摇篮中,而且积极干预国际上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典型案例就是国际清算行 mBridge 项目。该项目启动于 2019 年,其时俄乌战争尚未爆发。但当该项目取得成功、确认区块链的优势时,俄乌战争已经爆发,美国和西方启动金融制裁,将俄罗斯踢出 SWIFT 系统。因此,mBridge 的成果,无异于向世界宣布,SWIFT 已经是一个技术上全面落后的体系,应该以区块链取而代之。这显然并不利于维持对俄金融制裁。此外,由于美元与现有的国际货币结算系统深度绑定,所以一种先进的、基于规则的、高度自动化的国际结算网络,对于美元会带来怎样的冲击,也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这些考虑,美方直接警告国际清算银行,谨慎推广 mBridge 的成果。这是导致该项目成果没有进行大规模公开传播的重要原因。国际清算银行近期宣布考虑退出 mBridge 项目[4],这也给了全球公众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今天的美国不惜为了维护现有的秩序而打压科技创新。这一点与 AI 所获得的待遇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AI 对现有秩序的可能冲击不会比区块链小。
上行下效,商业金融机构中也存在刻意忽略和打压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势力。在很多商业银行中进行的区块链支付实验,往往是由处于边缘的金融创新部门、而非核心业务部门主导。就像当年特斯拉发明交流电,遭到爱迪生积极打压一样,创新者被非技术因素压制。究其原因,还是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考虑。经济学里经典的「代理人问题」,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主流媒体的负面态度。过去几年来,主流媒体热衷于传播区块链的负面形象,对于一切与区块链有关的正面消息都惯性地采取质疑、冷淡和拒之门外的态度,导致大多数普通用户对区块链支付避之唯恐不及。
种种因素,导致区块链成为自核武器以来,被非议最多、最不被公众理解的技术。
区块链支付的成功无法阻挡
上述的这些因素是否能够长期甚至永久封禁区块链的发展呢?
我们认为是不可能的。原因有五点。
第一,区块链在跨界支付、社交支付等场景中具有的竞争优势太过突出,实在无法遮掩。在科技时尚,一项新技术如果相对于前一代技术具有十倍以上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就被认为是革命性的创新,而区块链支付在其擅长的场景中,相对于现有现有技术具有数千至数万倍的效率和成本优势。对于这么大的技术优势,权力、金钱和舆论等力量,只能暂时迟滞其发展,绝对无法长期阻挡。
第二,随着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加深,对其优势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一些顾虑则得以消除。例如,各国金融监管当局曾普遍担忧区块链支付将导致金融活动脱离监管。但随着过去几年一系列区块链创新实验,人们逐渐认识到,区块链实际上提供了更强大的金融监管能力。例如在新加坡金管局(MAS)指导下,由 Ample FinTech 进行的跨境支付实验中,监管当局可以实时监控金融活动的合规状态,而且可以通过变更智能合约状态的方式直接执法,效率与当前的技术相比,提高千倍[5]。此外,区块链支付对于货币和经济体系的影响也正在被更清晰地评估。在 2024 年 10 月 23 日举办的金融街论坛中,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分析了 mBridge 项目对于促进亚洲各地区之间经贸往来的价值,并且用心良苦地指出,美元的使用与 mBridge 并不互斥,美元能否继续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主要取决于美国自身 [6]。这些新的认识有助于解除区块链发展的紧箍咒。
第三,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为区块链支付的落地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和对抗加剧,科技竞争被各方视为重要的胜负手。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美元和 SWIFT 系统可以被武器化为经济金融战工具的猜测得到证实。在这样一种新的格局下,在全球范围内不存在一个力量或者一个协调机制,能够出于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长期将区块链技术束之高阁、弃而不用。相反,出于竞争的动机,一旦有一方启动区块链支付的应用,另一方不可能承受以落后一千倍的技术与之竞争的代价。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 2019 年以来形成的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集体遏制区块链金融应用的不成文的默契,正在逐渐松动。
第四,区块链技术具有的强烈的外延应用,也将催促甚至迫使各方加入竞争。目前一般认为区块链的应用集中在金融领域,但事实上配合不断发展的密码学创新,区块链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存储、传输、验证和使用数据的方式。在某些方面,区块链有些类似互联网,主要成本是建立连接,一旦连接,就会解锁广阔的应用场景。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要接入互联网,需要铺设网络、路由器等基础设施,用户需要安装网卡或调制解调器等特殊设备连接网络。这个接入成本是用户应用互联网时的主要障碍。但用户一旦大规模连入互联网,大量的创新应用就喷涌而出。区块链也类似,推广其应用的最大障碍是让每一个用户建立自己的数字身份,并通过数字钱包连接区块链。这并不容易,涉及到大量的用户教育和市场推广。但是一旦这一关突破,大量的创新应用也将涌现出来,从电商消费领域到数据管理,从组织协作到军事应用,人们使用网络的范式将为之一变。由于这种强烈的外延性,竞争各方都不可能承受长期无所作为的风险。
第五,年轻人的支持。在如火如荼的 2024 美国大选中,两党候选人都表示了对区块链技术的支持,特朗普尤其积极。根据特朗普的选战主张,他上任后将积极推进数字资产和区块链发展,特别是推动「21 世纪金融创新及科技法案」、即著名的 FIT21 法案 [7] 迅速通过,为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的发展建立全新的监管框架。为什么加密数字资产成为大选的话题?因为两党都要争取年轻人。无论是非洲无法办理银行账户的年轻人,还是东南亚地区需要彼此之间快速结算货款电商企业经营者,一旦他们跨过准入门槛,体验到区块链支付的优势之后,就乐此不疲了。因此现在出现的真实趋势就是,区块链上的稳定币支付越来越地被使用在非投机交易的场景之外,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超出了原来的预期。很多年轻人一旦克服最初的陌生感,掌握区块链支付的基本操作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回到传统金融体系。任何试图以强制手段阻挡这个趋势的努力,长期来说都必然是徒劳的。不但如此,对于传统金融来说更加不利的是,加密金融越发展,传统金融面临的监管压力就越大,从而对其客户所制造的麻烦和摩擦也越多,也就越不讨年轻人的喜欢,这种恶性循环很难打破。今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传统银行的服务质量正在迅速下滑,普通用户对于银行服务的抱怨正在加速积累,信任也正在快速流失。从长时间来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为了维系现有的金融管理模式,而永久压制区块链金融技术的应用。传统金融机构要么拥抱区块链,要么被颠覆。
因此我们认为,尽管在过去十年中,区块链的应用走了一段弯路,但以支付为突破口,区块链大规模应用的路径已经逐渐清晰。在不长的时间里,支付将推动区块链应用在商业和消费市场的大规模落地,并激发创新涌现,产生重大的经济和技术后果。
区块链支付为何突然逆袭
区块链支付走了一条高开低走的曲线。2015 年之后,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构建 CBDC 等新一代支付系统的时候,一度青睐区块链技术,但在反复考察之后,不仅没有采用,反而决定弃用之。普通用户甚至都没有意愿尝试这种新的支付技术。而金融科技界在最初对区块链的兴奋过后,热情迅速降低。2021 年之后,主流金融专业人士很少积极参与区块链支付的研究和开发。在这种情况下,近一年来区块链支付「死灰复燃」式的快速逆袭是出人意料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我们认为,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区块链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短板得以弥补,使其原本固有的「技术基因」优势得以验证。
区块链支付究其「技术基因」而言,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从根本上超越当前主流支付系统的新一代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转账、清算、结算三位一体,完全免除了多账本各自记账、事后对账所引起的延迟和摩擦,大大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
但是,由于之前区块链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用户在使用时,往往付出较高的手续费,还要等待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才能够完成支付,这抵消了区块链固有的效率优势,反而使普通用户感到效率低下。
近年来随着高性能公链和二层网络技术的发展,区块链基础设施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效率和成本优势得以充分体现。一些每秒钟能够执行数千笔交易的高性能区块链陆续投入实际应用。事实表明,由于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改进,人们在早期对区块链支付的内在优势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数千倍的性能和成本优势面前,一切关于区块链是否有用的怀疑已经毫无意义。
第二,稳定币为「价值来源」问题提供了实用主义的答案,成为具备共识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
在区块链发展初期,关于它的一个热门话题是比特币和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价值来源。各路货币专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都纷纷出场参加讨论,短时间内完成了一代人的货币银行学理论启蒙。但是,无论人们对于比特币「数字黄金」的定位认可还是不认可,都改变不了它价格暴涨暴跌的现实。一个暴涨暴跌的资产,它是不是有坚实的价值基础,这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它肯定不能作为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这是无可争议的。
稳定币绕开了价值来源的哲学争论,以实用主义的态度解决了这一问题,并且调和了加密资产社群、监管和传统金融行业之间的矛盾,成为具备广泛共识的交易媒介和价值尺度,在区块链支付中成为主流「货币」。目前有一定流通量的稳定币达到 180 多种,26 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稳定币监管框架,稳定币总规模超过 1,700 亿美元,支撑每个月 1.8 万亿美元的交易,相当于所有的稳定币每个月流转十次,这本身就是区块链技术优越性的一个证明。
第三,区块链内在的低交易成本优势强化了网络效应。
区块链的多项特性,全方位降低了区块链支付的交易成本。其中,自主权账户极大降低了加入网络的门槛。用户资产自托管,大幅度降低了信任摩擦。智能合约降低交易谈判、拟约和合约执行的成本。交易记录透明、不可篡改,降低了纠纷时的取证和仲裁成本。天然的无时空边界,7x24 全天候无边界运行,降低了交易时间的摩擦。可以说,在交易的各个环节,区块链都降低了摩擦,这使得区块链作为支付网络,其润滑程度是传统支付体系望尘莫及的。
第四,地缘政治冲突倒逼区块链加速发展。
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全球化的格局被打碎,国际间进行贸易和交流的壁垒越来越分明,信任边界越来越密集。在原本的全球化时代,各主体签订国际协议,相互保持基本信任,在此基础之上,一旦发现异常,再动用人力进行协调、调查和执法。而在新时代,各主体之间的信任大大削弱,异常情况频发,继续维持人工的监管模式,不但令监管者自身不堪重负,也给绝大多数守法合规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越来越难以忍受的摩擦,新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可阻挡。而区块链是目前唯一有希望在这个领域带来突破的较为成熟的新技术。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其他原因,区块链支付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
- 用户体验迥异于传统互联网应用,有较高的入门门槛。
- 仍存在手续费剧烈波动、秘钥管理困难等问题。
- 数据的过度透明导致区块链无法适应很多需要保护隐私的商业场景。
- 智能合约在实践中导致的安全风险较高。
- 需要数字身份、数字证书、新的合规框架等全套配套基础设施支持。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教育的普及,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逐步得到解决。
监管是挑战,也是突破口
一个必须提及的问题是区块链支付目前具有低监管的「优势」,而这又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全球对于区块链支付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资产自托管所带来的固有优势,使得原本需要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合规责任消弭于无形。低监管事实上也是很多人使用区块链支付的一项重要理由。不过,区块链支付技术并不天然排斥监管。恰好相反,智能合约本身可以成为很好的监管工具。但是目前全球多数国家的金融监管机构对这个问题的反应都非常消极,基本采取了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做法,在明明知道没有能力贯彻落实的情况下,颁布严苛的一刀切式的规则,其结果是挡住了正常的创新和应用探索,却对于绝大多数非法的交易听之任之、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 FIT21 法案才特别引人关注。该项法案采取了积极的姿态,堵疏结合,以疏导为主,将区块链和数字资产纳入到新的框架之内加以合理引导,如果落地,有可能掀开价值互联网创新的新局面。
尽管区块链支付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未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各国在监管和政策上的态度。不同国家和经济体之间在区块链支付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监管和政策成为左右胜负的关键因素。那些能够积极推动区块链支付发展的国家,将在未来金融体系中占据有利地位。
国际竞争格局下,各国对区块链技术的态度截然不同。部分国家采取开放和支持的政策,以吸引区块链企业和投资者,并推动相关技术的合法化与广泛应用;而另一些国家则对区块链支付持审慎或压制的态度,导致其在技术发展和产业布局上逐渐落后。以美国为例,在 2024 年美国大选中,两党候选人均表示对区块链的支持,这标志着监管政策的积极转向。而俄罗斯、巴西等国则通过 BRICS Pay 等项目积极探索独立于 SWIFT 的区块链支付系统,以摆脱传统金融体系的束缚。
政策和监管的不确定性是当前区块链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但也是最具潜力的突破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教育的普及,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对区块链支付的立场。积极、开明的监管政策将推动区块链支付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而那些在政策上持观望或压制态度的国家,则可能会在未来的金融竞争中落于下风。
总结
区块链支付正在经历从探索到应用的关键阶段,其核心优势逐渐被各国金融机构和用户认可。正如本文所讨论的,区块链支付凭借跨越信任边界的能力、大幅提升的效率、降低的成本,以及年轻一代的广泛支持,正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尽管仍有挑战,但长期来看,政策和监管的开明与积极将是推动区块链支付全面发展的关键,而这一技术的潜力也将继续被不断释放,引领未来数字经济和互联网的变革。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Bridge
[2] https://kruschecompany.com/blockchain-sector-statistics-and-facts/
[3] https://visaonchainanalytics.com/
[4]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bis-leave-cross-border-payments-platform-project-mbridge-2024-10-31/
[5] https://fintechnews.sg/80309/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3/project-desft-to-empower-msmes-in-global-trade-with-blockchain-based-credentials/
[6] https://mp.weixin.qq.com/s/e52cqAH-VLeOjqvj0CLLoA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nancial_Innovation_and_Technology_for_the_21st_Century_Act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