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ick awsb ($people, $people)|2025年04月06日 18:47
川普关税正在起作用
-- 一个vc合伙人的观点
乍一看,美国全面实施的关税似乎标志着向保护主义和中国脱钩的戏剧性转变。但放眼全局,它们更像是一种更为深思熟虑的策略:与其说是孤立,不如说是为了重新平衡并可能达成一项重大交易。
结果如何?预计未来几周内将与美国达成大量交易。
1、战术杠杆,而非终局政策
短期目标未必是与中国彻底切断联系,而是通过双边谈判及地缘政治棋局获得谈判筹码。通过推动盟友进入基于关税的贸易谈判,美国正在设计一种“软脱钩”形式,既增强了与北京谈判的筹码,同时也在过程中解锁了附带好处:贸易让步、区域调整、供应链重构,以及更清晰地了解哪些国家与美国的战略目标一致。
2、无需美联储出手的金融紧缩
关税还充当了宏观经济工具。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它们冷却了国内需求并引入了通缩压力,实际上在无需美联储直接干预的情况下收紧了经济条件。市场感知到增长放缓,会通过降低收益率预期进行调整。这种下行压力削弱了美元,提升了出口竞争力,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美国不断膨胀的债务再融资成本。在美国数万亿债务需要展期之际,这一副作用绝非偶然。
3、回流、自动化与台湾
新冠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而考虑到全球约70%的半导体在亚洲生产,其中大部分在台湾,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是供应风险,更是系统性弱点。
有趣的是,关税的实施恰逢机器人技术和自动化的进步,这使得生产回流变得更加可行。虽然这不会轻松或迅速实现,但每迈出一步多元化,都会降低台湾冲突的风险。
4、两个美国
虽然关税可能在国外服务于战略目标,但它们也落在一个分裂的国内环境中。2024年,美国人前往欧洲度假的次数创下新高,而食物银行的访问量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10%的富人持有88%的股票;底层50%的人没有股票,他们背负债务。他们租房、依赖信用卡、管理汽车贷款。
几十年的离岸外包摧毁了曾经支撑广泛中产阶级的工业基础。单靠关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与明智的产业政策相结合,它们可以帮助催化重建。
5、可逆性的选择空间
这一策略的一个关键特点是其内置的选择性。如果明天取消关税,美国的地位将比之前更强:减少了对关税的依赖(越南、柬埔寨、英国等),而无需让步。任何外交上的负面影响都可能被通过谈判获得的实质性收益所抵消。
从这个角度看,关税是一种可逆工具,即使更广泛的外交目标未能实现,也能带来战略收益。
6、高风险,高回报
成功取决于执行:能否获得的让步、实现的宏观经济效益以及累积的地缘政治杠杆,是否足以抵消反弹、通货膨胀和长期声誉损害的风险。但核心现实依然是:关税可以像实施时一样迅速地扩大、撤销或重新调整用途。
最终,这要么是高明的多维棋局,要么是鲁莽的孤立行为。时间会给出答案,但反对的声音越大,越让人觉得我们可能正在触及某种真相。
分享至: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