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otian | CryptoInsight|2025年01月17日 08:08
分享三个AI Agent赛道的“慢投资”思考逻辑:
1)AI Agent整体赛道尚处于极度早期不成熟阶段,会短期内诞生大批量项目,同时一定会有一部分混子项目走向衰亡,因为大多项目都在探索技术架构和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最终哪些项目能真正跑出来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同比DeFi赛道的话,目前的AI Agent还处于2019年混乱无规则阶段,DeFi走到2020年的DeFi Summer,看似得益于Compound的治理代币刺激,但本质是DeFi赛道已经跑通了一套“借贷+流动性挖矿”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可在此之上进行叠加其他更多元、更组合性的新玩法。
显然,AI Agent并没有找到类似可跑通的成熟商业路径,虽然创建AI Agent的需求端被激活了,但应用AI Agent的路径还不清晰。仅有一个 @aixbt_agent 表现出了可组合的商业前景,但也还在探索中;
2)AI Agent的追新不值得也没必要Fomo,尽管当整体市场动能不足时,总会冒出一个个“速通”上亿的项目,很多P小将担心错过会追高上车,但swarms、HYPER、pippin、AIOS等一个个速通项目都佐证了一点,好项目,只要看懂了符合投资标准,根本不缺上车的机会。
速通类项目会段时间在社交渠道发酵,背后的筹码结构存在极大的“非自然性”,无论是散户的短期PVP Fomo,还是阴谋集团或野庄的操纵都注定此类标的会短期大幅度波动。对于普通散户,被拉盘吸引注意力之后跟进研究分析,等大幅度回调再上车风险要小很多。
虽然,AI Agent已经走上了AI Infra的价值投资轨道上了,但市场上的游资、大部分散户还都是延续PVP的思路在投资,因此除非你有绝对把握和信心会卖,千万不要在Fomo时候凑热闹。一些连基本面都不完善的项目却被抬上一个极高的市值,背后的大资金能不能耐住寂寞,要打问号;
3)AI Agent领域大部分币采用MEME化发行是进步,但过早地分散筹码出去,搞“社区共建”除了在波动中的控筹之外,还需要持续的Build周期来稳固市场。尤其是偏技术逻辑架构的项目,有AI Agent单体应用交付体验、有框架和标准的实现技术细节白皮书披露,有持续的大项目资源整合合作等等。
总之,需要有一个个关键Milestone的推出,这才能佐证项目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长期主义价值。关键是,大多数技术类项目早期MEME化发行都有融资的内在意图,如果融资到位了,却不能逐步释放build信号和利好,无异于项目基本面的崩塌,同样高市值能支撑多久也需要打问号。
以上
其实要告诉大家在一个“快节奏”的AI Agent发展前夜,学会“慢投资”的思考逻辑。
唯有慢下来才能避免筹码过于分散,才能避免被非价值项目锁住流动性,也才能真正通过投研挖掘出有价值且增长倍率可期的长期高价值项目。
Note:为践行1,000个铁杆粉丝的梦想,连接更多的朋友,我开通了Twitter首页Substack专栏的付费订阅功能,会不定期向付费会员提供AMA公开课,热门话题项目探讨分析等"私享会"、Alpha交流群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订阅支持一下。感恩大家!
分享至: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