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政策急转弯,背后有何考量?
自特朗普政府2025年初上台以来,对华贸易政策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4月9日,特朗普曾宣布对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45%的关税(包括此前20%的芬太尼相关关税),同时对全球70多个国家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市场剧烈动荡。然而,仅仅一天后,白宫宣布暂停对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关税90天,仅保留10%的“基准关税”。此举被外界解读为特朗普试图通过孤立中国,迫使其在贸易谈判中让步。财政部长贝森特当时宣称,特朗普此举为美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谈判杠杆”。
然而,145%的对华关税引发了中国强烈反制。4月10日,中国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84%关税,令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 高关税不仅推高了美国国内物价,也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冲击。包括越南、澳大利亚等国的企业因中美贸易摩擦陷入两难境地。 此外,美国债券市场暴跌、股市震荡以及共和党内部的批评声浪,迫使特朗普团队重新评估政策。贝森特近期公开表示,“对华贸易战不可持续”,并推动与盟友及贸易伙伴的谈判,以减轻美国经济压力。
中美谈判前景如何?
白宫的最新表态显示,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通过降低关税为中美谈判创造条件。特朗普在周二的讲话中表示:“145%的关税太高了,中国会非常高兴,我们会合作得很好。” 他还强调,将以“友好态度”而非“强硬态度”与中国谈判。
事实上,特朗普团队近期已展现出一定的灵活性。4月1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宣布豁免对中国计算机、智能手机、半导体设备等核心科技类商品的“对等关税”,并设立退税机制。 这一举措被视为特朗普政府为缓解国内科技产业压力而释放的善意信号。中国方面虽然尚未公开回应最新表态,但此前一直呼吁美国“彻底取消”关税,并表示愿意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与此同时,特朗普团队正加紧与全球其他国家谈判。据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透露,已有15个国家提交了“明确报价”,美国正在评估这些提案。 日本、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也在积极与美国接触,但谈判进展缓慢。日本首相石破茂坦言,“日美立场存在差距”。
市场与全球反应
特朗普宣布降低对华关税的消息迅速点燃市场热情。4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纳斯达克指数盘中一度上涨超2%。 投资者普遍认为,关税下调将缓解供应链压力,降低美国消费者物价负担。社交媒体平台X上,网友纷纷表达乐观情绪,有人戏称“特朗普终于认怂,市场回来了”。
然而,全球贸易格局仍充满不确定性。中国官媒央视警告,高关税的长期影响可能加剧中国厂商的“内卷”压力,同时加速产业外移。 香港和澳门作为独立关税区,也因被捆绑在145%关税中受到冲击,当地商界呼吁更灵活的反制措施。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
加入我们的社区讨论该事件
官方电报(Telegram)社群:t.me/aicoincn
聊天室:致富群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