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 事件全回顾——从社区狂欢到币安争议,一场加密市场的缩影

CN
链捕手
Follow
5 hours ago

作者 & 编辑:Scof,ChainCatcher

近期受到宏观政策影响,加密货币市场行情普遍持续震荡并呈现下行趋势。伴随着 meme热潮的逐渐退潮,许多与模因相关的币种也随之降温。然而,BNB Chain 上的模因币 TST 却意外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从默默无闻到市值飙升至数亿美元,TST 的崛起不仅让市场为之侧目,也引发了关于币安上币逻辑的激烈讨论。

本文将回顾 TST 事件的来龙去脉,探讨其背后的市场逻辑与争议。从最初的测试代币到登陆币安现货交易,TST 的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在币安“光速上币”的操作下,TST 市值从50万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涨幅超100倍。然而,上线后的暴跌让许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引发了对币安上币流程的质疑。

接下来,我们将从 TST 的诞生、爆发到争议,逐一展开分析。

$TST粉墨登场

根据 TST 官网的介绍,$TST 是一款由 BNB Chain 在 four.meme 平台上部署的测试代币。

关于 $TST 的首次公开提及,发生在 2 月 6 日,当时 CZ 在推特上分享了一条关于如何使用 four.meme 推出代币的教学视频。在这条推文中,CZ 特别澄清了 $TST 并非 BNB Chain 团队或任何官方机构发布的代币,仅仅是作为教学视频中的一个测试代币而存在。推文末尾还附带了一个链接,指向了 four.meme 上 TST 与 BNB 的交易对。这一表态或许可以表明$TST 的出现最初并没有官方支持的背景,而是一个纯粹的实验性质的项目。

第一阶段:试盘拉升

在 2 月 7 日,$TST 迎来了第一次较为正式的宣传推广。当时,four.meme 在凌晨举办了一场名为“聊聊 $TST 那些事”的 Space 直播,虽然当时这场直播并未引起广泛的关注,但它却为后续的爆发铺平了道路。同日,XT Exchange、Bingx、Bitget Wallet 等多个平台相继上线了 $TST,几乎是在短时间内同步推出。此外,CoinMarketCap 和 CoinGecko 也更新了该代币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其市场曝光度。

到了 2 月 8 日,Binance Alpha Projects 也加入了 $TST 的阵容,标志着该代币的正式亮相。这一系列的动作为 $TST 带来了强劲的市场关注,并开启了其价格上涨的第一阶段——试盘拉升阶段,持续时间从 2 月 8 日下午 3 点至当天晚上。这一阶段的上涨为 $TST 后续的表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横盘-爆拉

2月9日,随着试盘拉升的结束,TST的币价由0.026美元一度上涨至0.19美元,市值突破四千万美元,涨幅超6倍,已经慢慢进入横盘调整阶段了。

就在市场情绪陷入低谷,许多散户开始对TST的未来产生怀疑,甚至出现FUD情绪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了——币安创始人CZ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关于TST的声明。虽然这条推文的主要内容是澄清他“从未拥有过TST”,但这一举动却意外地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反应。

CZ的推文不仅没有导致TST币价下跌,反而像一剂强心针,迅速点燃了市场的热情。投资者们似乎从这条推文中读出了更多的信号:CZ的关注和发声,某种程度上为TST带来了额外的曝光和信任背书。尽管他明确表示自己没有持有TST,但市场却将其解读为一种潜在的认可或关注。这种情绪迅速蔓延,推动TST的币价逆势上涨,市值更是在短时间内突破了一亿美元大关。

但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就在2月9日凌晨,@Binance官方突然宣布TST将上线币安现货交易对,包括TST/USDT和TST/USDC。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市场的热情,TST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内从50万美元飙升至5亿美元,涨幅超过100倍。这种快速上所的盛况,让人不禁联想到之前的Trump币,同样是凭借极高的市场关注度和社区热度,迅速登陆主流交易所。而这次,主角换成了TST。

第三阶段:暴跌

“一个币在上大所之前靠的是叙事和共识,但在上了所之后纯粹就是资金博弈了。”

原本以为有赵长鹏背书的TST在上线币安后也会延续之前的走势,起码吃相不会太难看。但其后续的表现显然没有打破近期“登陆币安即下跌”的魔咒,币价很快一路下跌,从高点的0.52美元多次腰斩至目前的0.17美元,回撤幅度超过60%。期间尽管还有出现盘整以及反弹,但这对于很多买在高点的散户们显然是杯水车薪,许多交易所用户更是在这场极速PVP中损失惨重。

而在上架币安后暴跌的这个阶段,CZ再次发布了一个声明,涵盖了对这次TST事件的七点思考,其中提到自己“完全没有参与他们的上市过程”,总的来说就是再次撇清自己与TST以及币安决策的关系。

“光速上币”引发争议:币安的审查流程与市场热点的博弈

这样的结果也很快引发了市场对币安上币策略的质疑,尤其是TST从诞生到上线仅用了短短数日,社区对币安的审查流程提出了疑问。就连CZ自己也认为币安的上币流程存在问题,对此在推文中指出

“作为观察者,我认为币安的上币流程有点问题。平台先发布公告,然后 4 小时后上线。虽然通知期是必要的,但在这 4 小时里,代币价格会在 DEX 上被推高,然后有人在 CEX 上卖出。”

何一曾多次强调,币安有一套严格且复杂的上币审查流程,旨在确保每一个上线项目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然而,这次TST的上线却让人感到意外——从代币诞生到登陆币安现货交易,仅仅用了短短几天时间。这种“光速”上币的操作,不禁让部分社区成员开始质疑:币安是否真的如其所言,对每个项目都进行了详尽的审查?还是说,为了支持BNB Chain生态的发展,TST被赋予了某种“快速通道”的特权?

社区中的一些声音认为,币安此次的快速上币,可能是为了借TST的热度推动BNB Chain生态的活跃度。毕竟,TST的爆火让更多人注意到了BNB Chain的技术能力和社区活力。然而,这种“快速通道”是否会影响币安上币流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尽管如此,TST的热度并未完全消退。币安为其添加了“种子标签”,这意味着用户需要通过风险测验并接受使用条款才能交易,进一步凸显了其高风险属性。而CZ近期关于上币流程的讨论,也让人不禁思考,CEX是否应该像DEX一样自动上架代币,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

但无论如何,这次事件无疑为币安的上币流程蒙上了一层争议的阴影,也让更多人开始思考:在加密货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审查流程究竟应该如何平衡效率与安全?

TST 的故事,从最初的测试代币到市值飙升至5亿美元,再到上线币安后的暴跌,几乎浓缩了加密货币市场的所有特征:情绪驱动、社区力量、交易所博弈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它的崛起与回落,不仅是币安上币策略的一次争议性尝试,更是整个加密市场生态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Share To
APP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Copy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