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资产从峰值腰斩了,应该如何摆平心态?

CN
12 hours ago
历史最高收益的截图无法支付你的账单。

作者:Cred

编译:深潮 TechFlow

我的资产从峰值腰斩了,应该如何摆平心态?_aicoin_图1

你的投资组合峰值或历史最高净资产并不代表真实的财富。

甚至你当前的投资组合或盈亏(尤其是未实现的部分)也不能被视为理所当然。

核心观点是:赚多少钱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能留住多少。

正如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大多数人(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结果)都会陷入两种情况之一:要么赚得少但留得多,要么赚得多但留得少。

你必须避免的是一种糟糕的中间状态——既赚得少又留得少,这才是最大的失败。

未实现的巨大盈亏和回到原点的资产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价值。

历史最高收益的截图无法支付你的账单。

面对这些数字时,你需要警惕一些隐蔽但危险的陷阱。

许多人会错误地认为投资组合的增长率会保持线性,甚至继续加速。

然而,冷静的事实是,推动你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往往是市场整体的行情,而非你的个人交易能力。

尽管“牛市中人人都是天才”这种说法有些片面,但人们在评估自己表现时,确实常常忽略了市场异常条件对结果的巨大影响。

在这些有利条件下坚持下来并赚到钱值得肯定,但同时也要保持谦逊,认识到这些条件只是暂时的,并非永久存在。

第一个陷阱就在于:将当前的市场环境误认为是“新常态”,并假设你的交易结果会无限期地保持同样的水平,投资组合也会以同样的速度增长。

事实上,这种假设几乎不可能成立。为什么这种假设是错误的?

首先,当前的市场条件不会永远持续。如果你仍然用相同的交易方式应对,你可能会赚得更少,甚至亏损。

其次交易策略会失效。即使市场条件长期不变(几乎不可能),你的交易策略的有效性也会逐渐减弱。

第三,随着投资组合增长,你很难在更大规模的资金上获得同样的高倍数回报。规模越大,灵活性和抢占先机的能力就越受限制。

第四,短时间内大幅增加仓位规模可能会干扰你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交易执行。如果几周前你的总资产是 50,000 美元,而现在这只是一个亏损交易的浮亏金额,你的心态可能会崩溃。这种心理适应需要时间,无法一蹴而就。

这些因素表明:不要假设你的交易盈亏和当前的市场条件会永远持续下去。

这种错误假设通常会导致两大问题:

第一,交易者会认为早期有效的交易策略会一直奏效。然而,市场环境和策略适用性都会发生变化,很多策略无法扩展到更大的规模。

交易者在没有对策略进行现实检验的情况下,随着市场波动性加剧而继续大幅加仓,这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只需要一点点过高的杠杆、稍微多一些的市场冲击,再加上一丝恐慌情绪,都会让交易者在行情逆转时遭遇巨大的损失,甚至对投资组合造成致命打击。

更糟糕的是,这种情况常常伴随着自负和固执,比如“这套策略之前让我赚了 $N,我为什么要改变?”这样的心态。

虽然这个问题我已经多次提及,但你可能会惊讶于,当你在短时间内赚到大笔财富时,人是多么容易自我催眠,认为自己是“交易天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忽视了市场环境的重要性,也不愿承认自己只是运气好,而是错误地将所有收益归功于所谓的“新发现的交易能力”。

等到你最终意识到,真正推动收益的主要因素是市场,而非你自己的能力时,通常已经为时过晚。

第二个常见错误是“生活方式膨胀”,但它却很少被提及。

许多交易者会根据短期内的投资组合增长和收益,轻率地推测自己在未来一个月、一个季度甚至一年内能赚多少钱。

社交媒体,比如 Twitter,更是加剧了这种心理——总有人炫耀更昂贵的手表、更豪华的跑车、更奢靡的迪拜生活、以及令人羡慕的 PnL 截图。这些内容让你觉得自己的成就永远不够好。

结果,很多交易者会大幅升级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消费他们实际上并没有的财富。这种行为通常基于短期收益的盲目乐观,并不合理地将其外推到未来。

然而,当市场冷却下来时,你可能已经深陷其中,而大幅缩减生活方式不仅会伤害自尊心,在很多情况下还显得不切实际。

总结:当前的市场条件可能会让你的思维陷入危险的状态:

  • 不要假设这些条件会永远持续。

  • 不要假设你的策略会一直带来线性增长,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资金规模来看。

  • 不要假设在仓位大幅增加后,你仍能以同样的方式(无论从执行还是心理层面)管理交易。

  • 不要假设你已经完全掌握市场规律,并能永远保持盈利。

  • 不要以当前的市场条件作为你未来收入的参考标准。

假设你是一个会犯错、容易自负的人,并且之前的成功更多是运气使然。用这种谦逊的态度来审视自己、你的交易策略,尤其是你的自负心理。

许多交易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把投资组合的美元价值视为已经到手的实际财富。

但事实并非如此。

通常情况下,在你的收益以法币形式存入银行账户,并且预留好应缴税款之前,所有的利润都只是“纸面财富”,并不能算作真正的收入。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老派和无趣,但我见过太多交易者(几乎每个市场周期都会发生)从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资产跌回盈亏平衡,甚至陷入法律上的破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我喜欢用俄罗斯套娃来形象化“投资组合余额”和“实际可用资金”之间的关系。

未实现的盈亏(PnL)就像最大的套娃,它是你看到的最表面的数字。

而你最终能够真正保留下来并在现实中使用的资金,则是最小的套娃。

在这两者之间,还有许多逐渐缩小的套娃,代表着各种可能导致资金缩水的因素。

从大的套娃到小的套娃,财富会逐步缩水,直到最后剩下的才是真正属于你的部分。

(当然,你也可以用洋葱的层次来类比,但俄罗斯套娃可能更直观。)

当我们看自己的投资组合余额或未实现的盈亏时,尤其是这些资产仍在市场中波动,并随着方向性押注(流动性程度各异)而起伏时,我们需要对这些数字应用某种“折扣率”。

换句话说,你需要认识到,投资组合中的金额最终完全进入银行账户并且可以 100% 自由支配的概率几乎为零。

这不仅是因为市场本身的波动性,还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税务义务本身就会占据很大一部分收益。即使你在最高点卖出,也必须将一部分利润交给国家。

除了税务因素外,还有一些更实际的“折扣机制”需要考虑到你的投资组合中。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样,你需要为自己几乎不可避免的失误预留一定的容错空间。以下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

1.时机问题

想要在市场的最高点完全清仓,这种概率几乎微乎其微。

换句话说,你很难真正实现投资组合的峰值收益。

在现实中,结果通常会在一个范围内浮动——从“过早恐慌性卖出,锁定大部分收益”到“经历完整的涨跌循环,回到起点”,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

理想情况下,你能尽量靠近前者,但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你需要保持谦逊,并接受自己可能会犯错的事实。

记住,最重要的目标是尽可能保留更多的资金,而不是证明自己的判断无误。自负没有立足之地。

即使是 2021 年那些经验丰富的顶尖交易者,也大多是在 BTC 的历史高点跌破 $60,000 且走势开始显得不稳定时,选择逐步降低风险,而这时候距离最高点已经有大约 15% 的差距了。

当时,这种操作可能看起来“已经错过了顶部”,但考虑到随后市场的剧烈下跌,这实际上是一笔非常成功的交易。

作为参考,仅 BTC 的这一回撤就达到了约 15%,而这还算是“较早退出”的情况。一些主要的山寨币在此期间的跌幅甚至达到了两倍或三倍。

即使你对市场时机的把握总体还算不错,这样的回撤仍然是非常显著的。

如果时机判断失误(而事实上你很可能会失误),损失将会更大。

总结来说,你需要接受一个事实:你不太可能在市场的最高点卖出(希望这是一个公认的前提)。因此,你必须坦然面对,由于时机问题,你的投资组合相对于峰值会不可避免地回吐给市场一部分收益。

2.逢低买入的陷阱

市场环境会让人形成固定的交易习惯。

尤其是当这些习惯曾经为你带来盈利时(尤其是近期刚赚到钱),要迅速摆脱这些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 BitMEX 和熊市创伤后压力综合症 (PTSD)。在熊市中,交易者往往被训练成在短时间框架内进行均值回归交易,并对几乎所有其他情况进行反向操作。

而牛市对交易习惯的影响至少同样深远,甚至更为强烈,因为在牛市中你实际赚到的钱更多。这种环境下,你可能会掉入类似的陷阱。

具体来说,如果市场在几乎每个时间框架上都因为你逢低买入而奖励你,并让你形成“每一次下跌都是折扣,最终会反弹”的信念,那么在市场触顶后的第一次下跌时,你很可能会选择继续买入。

或者至少,按照我们提倡的那种“谦逊自省”的态度,你应该承认自己可能无法识别市场顶部,而是在市场下跌时误以为是折扣机会而买入。

如果你足够敏锐,你可能会发现这次下跌与以往不同,并没有像之前那样迅速恢复。

有一些数据点可以帮助判断这种情况(例如未平仓合约 (OI) 的清算幅度——如果清算规模非常大,通常意味着趋势可能正在反转,但这点我们稍后会详细讨论)。

然而,在当下判断这些信号并不容易。

困难在于,即使市场已经见顶,它仍可能出现一些看似“黄金机会”的下跌,因为通常会伴随着强劲的初步反弹。

以 2021 年 11 月 BTC 的“假”历史高点为例:

当时价格从低至中段 $40,000 区间出现了巨大的下影线和强劲反弹,但之后完全没有延续趋势,也没有创新高。

随后,价格在 $35,000 的区间低点也出现了类似的强劲反弹,但同样没有延续趋势,也没有再创新高。

这些反弹虽然看似诱人,但实际上是市场触顶后的“假象”。如果不能及时识别,你可能会在这些反弹中被诱导继续买入,最终导致更大的损失。

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往往会让交易者陷入困境:1)价格从明显的技术支撑位出现强劲的初步反弹;2)反弹后却没有任何趋势延续。

如果你足够敏锐,你可能会抓住这些反弹机会,将其视为中期交易,同时主动降低风险(比如减少投资组合中长尾资产或高风险投机资产的敞口)。这种操作已经接近于市场见顶后交易反弹的“最佳实践”了。

但如果你运气不佳,或者缺乏经验,你可能会在下跌过程中不断加仓,期待这些反弹能像之前那样创新高(但现实是,它们不会)。最终,当市场彻底崩盘时,你可能会把之前的盈利几乎全部回吐。

这些反弹往往是市场抛出的“诱饵”,会让交易者变得自满,甚至继续加仓。但这种行为对你的投资组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因为它会让你在市场峰值之后承担更大的风险。

尤其是在市场见顶后、真正崩盘前的这段时间,很多交易者会把自己的现金储备、盈利甚至已经实现的收益重新投入市场,结果却进一步增加了净敞口。

这种情况看似荒谬,但却非常常见。

更重要的是,这些“折扣”实际上是累积的:

  • 第一步,你没有在市场顶部卖出(折扣 #1);

  • 接着,你在下跌过程中逢低买入,消耗了你的现金储备或增加了敞口,但市场却继续下跌(折扣 #2);

  • 最终,你要么选择长期持有这些亏损资产,要么不得不忍痛割肉(折扣 #2.5)。

这不是某种虚构的情节,而是很多交易者的真实经历。对我来说,这种模式再熟悉不过了。我相信,对于那些经历过完整市场周期的投资者来说,这种行为模式一定也不陌生——甚至你自己可能就曾经这样操作过。

总结来说,你需要对投资组合的峰值收益进一步打折,因为不仅仅是你很可能错过在顶部卖出的机会,还有很大的风险是在市场第一次回调时被诱导买入,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3.过度交易分配阶段

市场在顶部阶段往往会进入“分配期”,也就是价格不再单边上涨,而是开始震荡整理。

根据市场周期、交易工具和时间框架的不同,这种震荡可能表现为短暂的横盘整理,但对于那些习惯了在低时间框架内看到绿色蜡烛就冲进去交易的投资者来说,这段时间可能会显得漫长而煎熬。

在这种阶段,有两种常见的风险:一种是逢低买入,但价格却持续下跌(或者至少没有创新高);另一种是习惯了趋势性市场的交易者,在震荡行情中频繁操作,最终被反复打脸,损失惨重。

尤其是在市场周期的尾声阶段,资产价格每天都在大幅上涨,而唯一的入场机会可能是通过极其激进的低时间框架趋势跟随策略。如果你在市场进入分配期或横盘整理时还继续使用这些策略,亏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实际上,这种策略失效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变化的重要信号。如果你的低时间框架趋势跟随系统一直表现良好,但突然开始全面失效,超出了正常的波动范围,那很可能说明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

无论是因为逢低买入却遇到回调幅度过小,还是因为盲目追逐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趋势,结果往往是一样的:当你的牛市策略失效时,你很可能会遭受损失。

4.市场冲击

还记得鼻子完全堵住时的感觉吗?

那时你可能会懊悔,为什么在可以正常呼吸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流动性在市场中扮演着类似的角色——当它充足时,我们往往视而不见,但当它消失时,问题就会立刻显现。

如果你在交易较大的仓位,或者你的投资组合中包含了许多低市值、低流动性的资产,那么你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1. 当你急于抛售时,可能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2. 如果你选择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抛售(比如在市场抛售潮中将市价卖单砸向一个几乎没有买盘的市场),这种冲击可能会被进一步放大。

滑点会直接侵蚀你的利润,因此在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你的投资组合相对于峰值收益会有一个“隐形折扣”。

如果你主要交易的是 BTC、ETH 或 SOL 这种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这个问题可能不太严重。但如果你主要交易的是新币、Meme 或其他高风险资产,这个问题就非常关键了。

在加密市场中,几乎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避险资产”。当市场发生崩盘时,所有资产的价格波动往往会趋于同步(相关性接近 1),几乎没有资产能够幸免于价格暴跌。而那些新兴的、流动性较低的资产通常会受到最严重的冲击,这不仅导致交易执行效果不佳,还可能带来更大的损失。

此外,这种情况下还存在一种心理陷阱:

“它已经跌了这么多,为什么我现在还要卖?”

或者,“它已经跌了这么多,我不如等反弹再卖。”

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反弹可卖。而即使真的出现反弹,很多交易者也高估了自己承受回撤的能力,以及把握均值回归的时机。

这里的主要问题在于自尊心——晚卖会让你觉得自己很蠢,因为你没能早点卖出。于是,你干脆不卖,最终亏得更多。

总结来说,如果你的投资组合中包含流动性较差或投机性较高的资产,那么你对投资组合峰值的预期就需要更加保守,适当降低心理预期的“折扣率”。

5.复仇情节

这是一种经典的交易心理陷阱。

当你经历了文章前面提到的几个阶段后(成功与否因人而异),你会发现,眼前的账户余额和之前的峰值相比,出现了一个让人无法忽视的差距。

这个差距既足够大,足以让你感到懊悔和自责;但又似乎不算太大,让你觉得只需要几次漂亮的操作,就能把亏损弥补回来。

这正是复仇式交易的开端——为一场因错误叠加而导致的巨大失败埋下了伏笔。

复仇式交易的特征非常明显:

它往往是由自尊心驱动的、不理性且充满绝望的行为。

在这种状态下,你的思维会变得混乱,完全以短期结果为导向,而忽视了长期的交易过程。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复仇式交易,而它的结局通常是灾难性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行为只会让你陷入更深的亏损泥潭。

最可怕的是,复仇式交易的风险极高:仅仅一次情绪化的操作,就可能轻松抹去你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成果。

6.结论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帮助你摆脱对投资组合峰值的执念,让它不会主导你的交易决策。

如果你过于执着于那个峰值数字,并将其视为唯一的目标,最终可能会导致毁灭性的后果。

这里提出的建议是: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投资组合峰值,将其视为一个动态的、需要打折的参考值,而不是绝对的目标。

这种视角更加贴近现实:

  • 你会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 你会保留更多的资金;

  • 你不会因为追逐一个从未真正存在的数字,而毁掉自己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

记住,交易的核心是保持理性,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

Share To
APP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Copy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