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Metya 联合创始人 Allen Soc
“在泡沫中做事,需要有信仰,也要有方向感。”
这是 Metya 联合创始人 Allen Soc 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 Web2 头部平台的前全球增长负责人,Allen 长期深耕用户增长、产品运营与社区生态,对如何打造可持续的用户体验和规模化增长体系有着极强的洞察力。
他见证了传统社交平台如何通过中心化算法驱动增长,也亲历了数据隐私争议、流量红利消退所带来的瓶颈。在一次次全球性运营实验与本地化落地过程中,Allen 开始对“用户是否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与身份”这一命题产生深刻思考。
“Web2 把社交做成了一门流量生意,但却忘了连接的初衷。”
正是基于这种对数字身份主权、用户参与价值的反思,Allen 逐步转向 Web3,并开始构建一个去中心化、可激励、能进化的新型社交网络体系 —— 这就是 Metya 的起点。
他坚信:真正能穿越周期的,一定是服务真实用户、拥有长期演进能力的产品,而非短暂的叙事或投机的热点。
Metya,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诞生——一个结合 AI Agents、DePIN 网络与链上激励机制的全新 Web3 社交平台,致力于重新定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自 2025 年初上线以来,Metya 已突破 190 万注册用户,全球社群迅速扩张,$MET 代币登陆多家主流平台,多个地区运营节点也相继落地。
但这一切,远非终点。
起点:为什么是“社交”?
Allen 从不讳言自己对“连接人”这件事的执着。
“社交是所有应用中最接近人性的,它天然具备频率、情感和价值累积的属性。哪怕在 AI 爆发、GameFi 创新、BTC 叙事轮番上演的周期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依然是区块链下一个超级入口。”
因此,从一开始,Metya 的目标就远超“Web3版 Tinder”或“去中心化微信”那样的标签。它是一个由 AI 驱动、链上激励推动、DePIN 网络支持的全栈式社交系统。
在 Metya 上,用户通过 AI 代理进行匹配、聊天、创作和治理,所有社交关系沉淀为链上资产。数据归属用户本身,行为可被奖励,甚至连聊天本身,也能创造经济价值。
“我们不是在做一款 App,而是在重构社交网络协议。”
Allen 表示,Metya 的长期目标,是成为“Web3 社交的 Android 系统”——开发者可以基于协议部署各类 Agent,用户可在不同社交场景间自由切换,硬件节点提供算力支持,价值回馈通过 $MET 实现闭环。
四步走,构建“社交金融操作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系统化构想,Metya 已构建出一条由浅入深的发展路径。
初期,Metya 聚焦于冷启动和经济模型的建立。$MET 主网代币的上线,为平台引入了基础的价值流通体系;链上 Staking 模块的部署,则赋予用户可持续参与的激励动力;Mini App 的推出,更是构成早期 AI 社交体验的闭环,为用户种下第一颗交互种子。
进入第二阶段,Metya 将技术堆栈不断拓宽与进化。AI 系统实现多语种匹配、情绪识别等功能,钱包模块也逐步集成多链支持与跨场景交易,为社交关系的资产化与通证化打通路径。同时,NFT 被引入平台,作为实验性的社交资产形态,为未来的 Web3 人设与关系网络奠定基础。
第三阶段,平台将引入内容激励机制与硬件入口。基于 DePIN 设计的 Mini Ear 设备,不仅具备语音识别与 AI 互动能力,还能通过边缘计算实现高效响应;与此同时,链上 UGC 机制也将上线,鼓励用户创作可获得收益的社交内容,真正激活创作者经济。
而最终,Metya 将进入全球化拓展与治理落地阶段。东南亚、日韩、拉美等本地化节点将相继接入,构建多语言、多文化的全球社交网络;社区治理系统也将同步上线,用户可通过提案与投票,共同参与平台演进;Metya 还将打造线下“社交中心”与活动空间,完成虚拟与现实的生态闭环。
“我们节奏或许不快,但每一步都在为未来打基础。”
不追热点,只做底层结构
当整个市场都在追逐“AI 概念”、“Meme 叙事”、“L2 爆发”时,Metya 反而走了一条结构主义的“慢路”:
不做“虚拟AI聊天玩具”,而是打造“人格代理”
不做“图文社交叠币”,而是实现“链上关系金融化”
不做“导流工具平台”,而是构建“闭环社交经济系统”
Allen 回忆道:“很多人看到我们社群活跃、数据惊艳,会建议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交易所、拉盘、做‘快钱’的事情上。但我们始终很克制。$MET 的发行,不是为了炒作,而是为了构建一个真正可持续的社交经济系统。”
在他看来,Token 不应只是一个融资工具,而是一个连接用户、开发者与生态参与者的“价值协议”:“如果只是为了短期拉动,我们可以选择更容易的路径。但我们想要打造的,是一个能够支撑 亿级用户、万亿级交互 的操作系统。”
与其假装懂“E”,不如真诚做“I”
虽然 Metya 如今在 X 和 Telegram 上声量不小,但 Allen 自称其实是个典型的 INTP——安静、理性、技术导向、喜欢系统性思考。他笑称:
“我们团队里大多数人其实都是‘I人’,不太擅长社交,也不太懂营销。但这恰恰是我们做 Metya 的初衷——为内向者、边缘人、跨文化用户提供一种更公平、更智能、更可信赖的连接方式。”
因此,从产品结构设计到运营活动安排,Metya 始终坚持“真实交互”与“实用主义”。
比起拼命拉人进群,他们更在意:用户是否愿意留下来,愿意在平台上建立长期关系。
三个数字,定义未来三年
谈及未来三年,Allen 只提了三个数字:
1 亿注册用户
1000 万日活
5000 万个 AI-Agent 资产
他说得很清楚:“我们不是在画空投饼,也不预测市值,而是希望有朝一日,Web3 社交不再是概念,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他引用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来结束这场访谈:
“长期主义不是等待奇迹,而是每天都做对的事。”
结语:社交的未来,在链上
AI 是浪潮,DePIN 是破局,Staking 是引擎,治理 是归属。但贯穿这一切的核心,从来都是——人。
是渴望表达的人,是渴望回应的人,是渴望在复杂世界中建立真实关系的人。
而 Metya,正试图为他们重构一个新的社交宇宙。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