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狐|2025年03月10日 00:28
前两天简单看了下arc发布的简版白皮书V1,主要有几点:
1. arc把痛点放在了AI agent的基本数字服务以及无缝支付机制的集成上。从这一点看,arc是抓住了加密 AI agent进入的关键点。看来团队不仅从技术出发,也从实际落地框架考虑了问题。目前的AI agent大多数还只是建议服务,还无法过渡到自主执行,比如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推荐航班酒店,但多数无法自动帮用户完成预定;比如可以帮用户分析defi交易策略,但无法帮助用户直接执行交易或实时调整投资组合。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互通性,目前多数集成是定制,一旦切换平台用户的上下文大多会消失,导致无法连贯完成执行,此外也缺乏通用的自动支付系统。这就涉及arc V1下面所说的概念MCP。
2. 利用Anthropic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为ai agent构建标准化接口,从而实现对web2和web3服务的访问。要让AI agent无缝连接到各种服务。类似于AI 的HTTP。它也是arc V1 的Ryzome AI agent应用商店的核心。
3. Ryzome Agentic系统,试图实现多ai agent和各种数字服务集成。正如上面所说MCP是AI时代的HTTP,HTTP支持任何浏览器跟各种网站对话,MCP支持AI agent和各种数字服务进行通信,是通用连接协议。而Ryzome通过MCP可以跟web2服务和web3服务实现通信。此外,Ryzome还有身份系统。身份系统会跟不同的应用场景关联,不管是用户预订航班酒店还是进行DeFi交易或调整投资组合等,它都会理解用户定偏好,无须重新收入,以支持全方位协同。
还有,Ryzome AI agent之间支持功能的相互调用(支持费用即可),这也实现了AI agent之间的乐高组合,这种可组合性会产生无数新的应用场景。如果真落地,会很有趣。
4. 上述提到无缝支付机制集成,以支持实现自动支付。Ryzome支付采用arc代币。arc代币作为gas燃料代币和结算代币,为ai agent和数字服务之间的无缝交易提供gas动力;arc作为结算代币,产生收入的部分85%给到服务提供商、10%给到arc用于发展、5%覆盖运营成本。比如通过Ryzome调用航班酒店预定服务或DeFi协议时,85%arc费用给到服务商,10%流入arcdao财库;5%用于支付运营成本。这种支付分配结构在于实现长期经济可持续性。如果ai agents经济体系成功,传统的应用不可避免会被边缘化甚至被完全期待。
5. 从上述概念看,arc试图通过Ryzome架构将MCP以及无缝支付机制(arc支付)的结合,来解决服务碎片化的问题,以实现AI agent从提供建议向独立执行的转变:任何获得用户批准的ai agent都可实现端到端的任务执行。
6. 如果arc v1落地,对AI agent开发者来说,最有用的是MCP和内置支付集成部分。因为TA们可以无须构建连接多种服务的自定义桥梁和支付渠道,而专注于AI agent应用创新。对于用户(个人用户或企业用户来说),AI agent不再只是可以给建议的聊天机器人,而可以直接帮助用户获得想要的结果。
7. AI agent是加密领域少数能获得突破的领域。目前的状态下,并不是一天两天,需要些更长的时间和耐心来酝酿。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