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密货币交易已被禁止,数字代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或资产。然而,地方政府却在利用私营公司将查获的加密货币出售,换取现金以缓解经济放缓带来的财政压力。据区块链安全公司外管局数据,2023年,中国加密货币相关犯罪涉案金额高达4307亿元人民币(约590亿美元),同比增长10倍。最高检察院透露,去年有3032人因涉嫌加密货币洗钱被起诉。
地方政府从中获益匪浅。2023年,地方罚没收入创纪录达到3780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增长65%。在一些城市,查获的加密货币已成为财政重要来源。
处置方式引发争议
目前,地方政府通过私营公司在海外市场出售查获的加密货币。深圳一家名为加粉香的科技公司自2018年以来,已为江苏徐州、华安、泰州等地出售了价值超30亿元人民币的加密货币,所得美元通过银行兑换成人民币,汇入地方财政账户。据比特币投资公司River统计,截至去年底,中国地方政府持有约1.5万枚比特币,价值14亿美元,位列全球第14大比特币持有者。
然而,这种做法存在法律灰色地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陈实表示,这种“权宜之计”与中国的加密货币交易禁令不完全相符。深圳律师郭志浩指出,禁令与地方政府清算加密货币的需求存在冲突。上海蓝鼎律师事务所的孙军则称,这是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私营公司参与,但缺乏法规规范这些公司的行为。
监管改革呼声高涨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的郭志浩建议,中国央行应接管加密货币处置,或效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计划,用查获的代币建立加密储备。香港HashKey交易所联席首席执行官茹海洋提出,可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借鉴特朗普的战略储备思路。纽约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马文斯顿则建议在中国香港设立加密货币主权基金,以集中管理查获的数字资产,最大化其价值。
与会者表示,相关各方已接近达成共识,计划允许司法机构将加密货币认定为资产,并制定统一程序来规范处置流程。这些变化可能很快改变中国对查获加密货币的处理方式,尤其是在中美关系因特朗普第二任期加密政策宽松而更趋紧张的背景下。
犯罪案件推动讨论
加密货币相关犯罪的激增加剧了讨论的紧迫性。从网络诈骗到洗钱和非法赌博,涉及加密货币的案件迅速增加。律师刘洪林表示,目前没有法规约束帮助地方政府处置加密货币的私营公司,这种情况亟需改变。
业内人士呼吁明确加密货币的财产属性,建立专门机构或系统来处理查获的数字货币,并加强对第三方公司的审查。孙军律师表示,统一的监管框架不仅能减少腐败风险,还能确保处置过程更加透明和高效。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专栏作家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
加入我们的社区讨论该事件
官方电报(Telegram)社群:t.me/aicoincn
聊天室:致富群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