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欧科云链研究院
过去20余年,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Web3数字游民们如今追寻着自由的气息,汇集在香江两岸。不过,试图继续游离在现实之外的加密剧本可能无法再次上演,与真实世界连接更紧密的RWA或成为香港Web3的重头戏。摆在香港面前的难题: 如何让Web3与现实连接更紧密
在4月形形色色的香港Web3活动中,除了探讨Web3的宏大叙事,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加密与现实的连接与融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加密市场始终是相对封闭的领域,我们所能听到的大部分加密叙事也都发生在链上,与现实世界并未建立长期而稳定的连接。包括DeFi在内的一众加密创新经常取得成百上千倍增长,但这些仅是在加密市场间形成内循环机制,所营造的繁荣景象也大都得益于资本游戏的兴起和由通货膨胀型代币奖励推动的不可持续收益,而与现实社会并无太多关联,真正惠及实体产业与普通用户的用例少之又少。图:DeFi项目锁仓量(2021年3月至今)
这种加密与现实的割裂在发展早期能保证加密创新发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随着市场体量迅速膨胀与加密业态日益丰富,却也成为限制加密市场拓展的“最短木板”:市场难以拥有持续流动性、应用难以被大规模采用、以及企业难以满足合规需求等现实问题已亟需解决。同时,虚拟资产与Web3从业者也因为这种割裂感经常面临灵魂拷问:除了投机炒作,虚拟资产和Web3的价值体现在哪?这些难题如今摆在了香港面前,如何让Web3与现实连接更紧密成为破题的关键。正如欧科云链研究院在《热闹之后,香港是否会成为Web3的“应许之地”》一文中表示的那样,香港发展Web3和虚拟资产不仅是务虚,更要务实。只有弥合加密市场与现实世界间的裂痕,提升虚拟资产的实用价值,最终服务于香港经济社会发展,Web3才能在香港真正落地生根。而RWA(Real World Assets,现实世界资产)是虚拟资产与Web3应用连接和覆盖现实世界的重要载体,也是香港Web3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发展方向。RWA将打破加密隔离 加速Web3应用主流化
RWA通常指可在链上进行价值表示与标记的现实资产。商业地产、贵金属、股票债券、碳排放权等有价资产均可视为RWA,只要它们能被适当地代币化并核算。第一类是现有资产上链后实现资产代币化,并由第三方托管机构在链下进行资产管理,主要稳定币和在链外发行后在链上重新代币化的债券/股票都是这种类型;
第二类是原生数字资产代币化,这些资产本身就是链上发行的代币,并不代表任何链下资产,比如直接在链上以代币形式发行的债券。
通过RWA代币化,加密市场与现实世界均能捕获巨大价值。对加密市场而言,RWA不仅能为DeFi等加密创新提供丰富的、可持续的的真实收益率,还将带来海量优质流动性和广阔增长空间,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优质RWA的价值支撑下,加密应用将更容易与用户及监管机构建立信任,从而提升加密创新采用率。正因为RWA能将更多有价值的真实资产迁移到链上,在资产层与应用层建立加密市场与物理世界的联系,RWA也被视为虚拟资产与Web3应用主流化的催化剂。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在此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将商品、货币和股票等RWA的代币化视为“采用数字资产的关键驱动力”。而对现实世界来说,RWA能增强房地产、贵金属等原本流动性有限的资产类别的流动性,并借助区块链技术提升资产效率与交易透明度,降低交易结算时间及成本,并使碎片化和全球化投资成为可能,进而惠及更广泛的用户。
碎片化NFT提升NFT资产流动性,来源:公开网络
如今,当前全球众多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都在布局RWA赛道。其中最受关注的RWA代币化尝试是2022年年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的“机构级DeFi协议的第一个真实世界用例”,即由摩根大通、星展银行和SBI数字资产控股公司针对由代币化的新加坡政府证券债券、日本政府债券、日元和新加坡元组成的流动性池进行外汇和政府债券交易。该试点最终由摩根大通使用Polygon网络的Aave协议完成第一笔基于DeFi协议的外汇和政府债券交易,证明了在没有任何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金融交易也可以顺利在公共区块链上完成。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