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图片背景元素源于网络
自Facebook宣布并更名为Meta后,市场上再次掀起了元宇宙热潮。作为塑造互联网的重要概念之一,元宇宙板块的飞速发展同时带动了Web3.0的兴起,使其成为当下最具流量的话题之一,同时也激发了众人对此概念的探讨。那么Web3.0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波卡创始人Gavin Wood给出的定义,Web3.0是一组包容性协议,为应用程序制造商提供组建模块。但实际上,目前关于Web 3.0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要解释Web3.0,还需了解此前的互联网迭代历程。
Web1.0,是最初的互联网,被称为静态的Web。 Web 1.0 具有单向性,用户基本都是被动地接受互联网中的内容,网站提供什么,用户查看什么,几乎没有交互。在这个时代,网络上的内容由平台创造、归平台所有,由平台控制,而主要的受益人也是平台,代表性网站(平台)有Netscape、AltaVista和Yahoo等。
Web2.0则是Web1.0的下一代,是交互式互联网,被称为“读写”网络、社交网络。在这个阶段,用户不再是单纯的访问者,平台也不再是内容的垄断者。在Web2.0,用户可编辑并发布内容,还可以通过平台与其他平台或用户进行交互,成为内容的主要受益者。但这需以牺牲流量入口与利益分配为代价,且隐私与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这几点,正处于Web2.0时代的我们想必深有体会。虽然Web2.0使互联网更加民主,给予了使用者更多的交互自由,但同时催生了一批互联网寡头,如我们熟知的Google、Amazon、Twitter等。所以,简单来说,Web2.0是中心化的,是用户创造、平台所有、平台控制、平台分配的互联网。
因此,为了打破寡头垄断,解决服务商滥用用户隐私数据、网络公司使用用户数据盈利等问题,保障广大用户的权益,打造一个更适合人们使用的互联网,Web3.0构想应运而生。
Web3.0作为Web2.0的进化版,是有着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确权与授权、具有隐私保护与抗审查等特点的去中心化运行的新网络。而要构筑Web3.0这样的去中心化信息交互网络,离不开区块链技术的支持。在Web3.0的世界里,用户产生的数据归用户所有,在没有得到用户的授权确认之前,其他使用者无权使用。另外,由数据使用而产生的收益,用户还可通过加密货币行业的通证经济分配到一定的红利。这也就极有效地保证了使用者的权益,从根本上有别于Web2.0。
毫无疑问,Web3.0将会是互联网的一次革命性转变,但任何新技术的普及都不会一蹴而就。尽管Web 3.0的愿景美好无比,就目前而言,Web 3.0 尚处于一个未成熟的萌芽阶段,其覆盖范围仍远远不如Web2.0,不过,Web3.0是众望所归,期待其大规模落地。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