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蛙
冰蛙|2025年04月14日 09:59
《深度解码Huma 2.0:究竟是P2P升级版还是效率革命?为什么它不是借贷逻辑?》 Huma作为Payfi的排头兵这两天再次登上了舆论风口浪尖,到底是如 @0x0xFeng 风总所说的:一个P2P业务的区块链版本,还是如 @DrPayFi 创始人所说的:一个金融革命。讨论较多,而我作为一个VC币专业老撸子,我想详细为大家深度解读一下“我眼中的Huma”。 _________ 一、金融行业的赚钱模式究竟有哪些?Huma是哪一种? 在讨论Huma的业务之前,首先探讨一个问题,金融行业的赚钱模式究竟有哪些。这个探讨不包含Web3里面的卖币模式。只讨论最基础、最本质的赚钱模式。 金融业发展到今天,无论其形式有怎样的变化,本质上,赚钱模式就四种: 1⃣赚差价 这个模式不难理解,比如银行的存贷款利差:吸收低成本存款,发放高利率贷款;券商的买卖价差,为金融产品提供做市服务;外汇交易的汇率差价等 2⃣赚风险溢价 这个模式也相对普遍,比如说:保险公司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风险,赚取风险溢价;投资银行承销债券赚取信用风险溢价;对冲基金通过承担市场波动,加杠杆获取收益,再比如信贷机构(包括P2P)通过评估还款能力赚取风险补偿 3⃣赚信息不对称 实际上,这个模式是币圈多数业务的赚钱模式,传统的比如:量化机构的高频交易;投行和做市商的信息优势;研究、咨询机构的分析报告;财富管理顾问费用;利用监管进行套利。本质上其实都是利用了信息优势进行赚钱。 4⃣赚效率 这个模式对大众来说似乎比较陌生,但实际上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大家通常诟病的Swift、交易所、网联、支付宝类似的支付机构、清算机构(比如货币清算、证券结算等)。 这些业务本质上都是赚的效率的钱,尽管他们的效率在币圈面前不值一提,但核心模式上主要是提供这种支付结算和清算通道而收取手续费,更简单的说,他们的业务模式是收过路费模式,只不过业务本质是提供了效率通道。 当然,这些盈利模式通常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金融集团通常都是几种赚钱模式杂糅在一起,但拆分去看,无非这几种。 huma的赚钱模式是哪一类? 首先很显然并不是差价、也不是信息不对称。那是赚风险溢价还是赚效率。 如果进一步分析去看,至少就其Huma2.0的业务开展来说,其本质也不是赚风险溢价,项目赚的是效率的钱。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进一步分析。 _________ 二、huma为什么是赚效率的钱,它解决了什么痛点? 传统的跨境支付在Web3时代,存在显著的三大问题:速度慢、成本高、资金占用。 首先从速度来说,币圈人大概都有所了解,给予Swift汇款不仅是繁琐,而且时间很慢,差不多平均2-5天,要是节假日可能更久。 从成本来讲,这里面牵扯到的中间商可能跟多数人想的不一样,不仅有中间行、代理行费用、甚至还有清算行费用,层层叠加,层层盘剥。 最后一个资金占用,这个分两个层面,不仅仅是银行层面需要多账户资金的准备和占用,支付机构通常为了加快收款方收到款项,也会提前垫付资金给到收款人,包括为了整个支付成功,通常支付机构也会在银行确保足够的资金,保证支付通畅。 下边我画了张图详细解释一下这中间的机制奥妙。 在上述整个流程中,无论是清算系统、合规审查、还是外汇和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每一步其实都拖慢了整个时间,此外支付机构为了抢占客户的垫资行为等都使得整个系统运转的成本、效率相对较低。 huma解决的就是这个时间成本、费用以及垫资的问题。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下,围绕上述的痛点,Huma是如何构建解决方案的。 _________ 三、Huma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底层逻辑、收益、风险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翻开项目的白皮书,最近huma更新到了2.0版本。整个系统做了全新的升级,其Payfi业务的利息模式没有太大变化,但2.0升级以后在赎回、收益来源和业务模式的闭环上都有了全新的升级。 1⃣跨境支付: 帮助汇款公司(主要是汇出资金方)实时结算(T+0/T+1),避免资金滞留。 2⃣信用卡清算: 让商户当天拿到信用卡消费的结算款(传统需数周)。 3⃣其收益的主要来源是: 向使用其服务的金融机构收取交易手续费(通常是几个Bps),通过高频周转形成稳定年化10%+的实际收益。具体,我们以支付金融机构的垫资场景为例。 从上述业务流程,可以清晰的看到其整个业务流程,因此其业务逻辑就变成了: 1⃣底层资产是支付公司为维持牌照/提高客户体验必须垫付的资金。 2⃣垫付资金的融资模式在传统金融并不鲜见。比如应收帐款融资,比如资产支持票据或者信用卡透支额度等,因为传统的如应收帐款融资,其核心的还款来源是企业,因此传统银行做此类业务,一般非常注重应收帐款的付款方的背景。比如说央国企,或者行业头部龙头比如华为,以此确保付款的确定性。 3⃣Huma的还款上有三个特点,刚需、确定性高、账期短。持牌的传统支付机构本身就具有较高的信用;最核心的在于基于垫资的融资是有真实的汇款订单,还款来源是银行结算资金,违约风险极低;另外与传统应收账款融资的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一年的相比,其账期结构非常低,大幅度降低了风险暴露时间。 4⃣从具体运作来说,收益风险比也具有很好的表现,它是高频小额的运作,而不是相反,这从风险管理角度,周转率的快速提升会大幅降低风险敞口,同时提升收益率。 总的来说,Huma的模式本质上是在刚需场景+超短账期+闭环风控的基础上搭建起来的,靠的不是高的利率覆盖风险的逻辑,而是通过智能合约的技术特点+传统刚需场景+高频运转,把传统意义上的风险覆盖的概率游戏变成收过路费游戏。 赚钱的核心逻辑是“用区块链缩短资金滞留时间,赚高频周转的过路费”,而非传统金融的利差或风险溢价。 更通俗的说,Huma赚两份钱:消灭中间商+基于时间效应的套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本质上这个业务最大风险可能还不是来自底层资产的暴雷,最大的风险来自监管、智能合约技术本身的风险,当然如果Swift也类似做出这样的业务,那对huma可能也是一个竞争性的风险来源。 进一步看一下目前的Huma2.0的升级,在原有的Payfi基础上,实际上项目增加了以下几个功能: 1⃣LP端,一方面不再有Kyc要求,降低门槛;同时提高了赎回时间,不强制锁仓(锁仓有额外Feathers)。 2⃣收益上,实行双轨收益,打破收益单一性。Classic模式,类似稳健型收益,USDC本位目前年化10.5%;Maxi模式,类似激进型,放弃基础收益,全力获取项目Feathers,而且二者之间可以随时切换。 3⃣与Defi集成,目前 Jupiter 已经上线,后面会有 Kamino(待推出)和RateX(待推出)。这两个模式,Kamino其实就是可以用 PST 抵押借入 USDC,循环投入PayFi资产,利用杠杆增强收益。RateX则是拆分 PST 以进入杠杆 YT/PT 策略。 这几个更新虽然侧重于功能更新,但功能背后是整个项目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大提升。 具体来说: 1)对用户来说,收益可组合(Classic/Maxi混合),随时可调整,稳健收益+投机预期均可满足,可以实现最大程度的用户覆盖。 2)实现项目运营的流动性分层和治理上的正循环,基础的Payfi收益,循环借贷的杠杆增强收益(待推出),外加Classic/Maxi双模式对治理的赋能,实现收益、收益增强、治理反哺的自增强结构。不仅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同时也对项目代币未来打下基础。 2.0的升级没有改变其底层业务的本质,但是将单一支付融资业务转化为可组合的收益引擎,并通过治理代币化完成了生态闭环。 _________ 四、Huma和传统借贷模式有什么差别?传统赚风险,Huma赚时间。 在分析上以上内容后,其实就差不多能理解Huma的业务了,这个业务模式之所以能成立,无非做了三件事:瞄准跨境支付的刚需场景、通过技术对其中环节进行降本、将降本得到的收益进行再分配。这就是其核心业务逻辑。 如果我们用web3的语言去描述这件事,其实就是用智能合约对金融支付清算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用一个更加通俗的例子就是,你可以把它简单视为区块链版的“高级版企业支付宝”。它赚的是来自支付效率提升的价值分配。 这就好比是高速公路收费,只不过Huma修了一条“资金高速公路”,所有车辆(支付机构)交过路费,养路工(投资者)获得分成。 与传统借贷相比,其实有非常大的不同。 Huma:专注于B端市场,面向支付公司,核心收益来源于支付结算和清算效率的提升。资金的还款来源具有极高的确定性,因为它们基于银行的结算资金,并且账期较短(1-5天),使得风险相对较低。 传统借贷(P2P):面向C端和B端的借款人,收益来源主要是风险溢价。由于借款人往往是个人或企业,且还款周期较长(通常为几个月至一年),这类模式的风险相对较高,尤其是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 Huma 的模式通过提高支付效率、减少中介环节,将传统金融中的风险溢价转化为一个更稳定、可预测的收益来源。 如果用更通俗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Huma其实是一个效率金融的中间件;P2P之类的借贷之一个投机属性次级借贷,非常迥异。 _________ 五、展望 Payfi这个概念其实是Solana基金会Lily Liu提出来的概念,它给出的定义是围绕货币时间价值构建的新型金融市场。 其实这个概念用在Huma身上非常恰当,因为本质上的确赚的是效率的钱,当货币时间价值的极致压缩时,低风险+中高收益的组合才具备成立的基础。 传统金融货币的时间价值被层层中间商和低效系统吞噬,Huma做的并不是发明新算法或共识机制,而是将现有技术组合成效率增强器,用效率去对冲风险。 或者,用一个更通俗的讲法:Huma做的无非是让金融回归真正的服务业的本质,利用区块链将传统支付的交易摩擦降到最低,借此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最近升级的Huma2.0则进一步体现了项目在商业构思上,意图进一步将护城河做宽做深,从降低KYC形成LP用户增长效应、再到Payfi收益+杠杆放大实现收益复合、Feathers积分形成对治理和代币赋能,也许一个崭新的Huma和一个更强护城河的Huma正在逐步成型之中。
+6
曾提及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Facebook

Reddit

复制链接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