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yrex|2025年04月12日 18:46
正好最近一段时间看 PayFi 相关的内容,其实 PayFi 初期概念就是用“明天的收益今天来花”,正好是和信用卡相反的方向,先是类似于“质押”一部分的资产,然后通过 POS 或者是 DeFi 的协议产生收益,然后将收益转换成稳定币,然后用稳定币去消费。
这个思路其实很像是交易所的 LaunchPool 的功能,比如在交易所内质押 BNB ,每个月自动获得 LaunchPool 的收益,月收益大概是 1.5% 左右,这部分的收益会直接转变 USDT ,然后通过类似于 U 卡的方案可以做支付使用。
这就是“零元购”,而本质上是需要一个“质押”资产和稳定的收益,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实际上还要有些门槛的,就像是 @0xMistedollFifi 说的,结算层和支付层的协调关系。
比如这是一张 U 卡,就需要先让用户把 BNB 存入在链上的协议里,然后这个协议如果是 web3 版本的话就需要兑换成 slisBNB 或者是 clisBNB ,然后还要质押在 Binacne 的 Web3 钱包中才可以,然后获得的收益还要通过一个自动化 Swap 的协议去出售,出售以后获得资金还要匹配回用户的账户才可以。
做到全部协议化还是有些费劲的,如果需要用户来手动处理还不如用户直接开 U 卡存 U 。
更别说纯粹的 T+0 方案,在目前的 PayFi 领域实现还是挺难的,相当于一个几乎实时收菜的兑换协议,纯U领域大资金勉强能跑一下,牵扯到其它 Token 兑换的就不要想了,T+0 估计连手续费都不够。
最后就是安全性,这就不多说了。
本推文由 @ApeXProtocolCN 赞助|Dex With ApeX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