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凡|2025年03月31日 14:02
最近一系列的事件看的出以太坊正在寻找角度“自救”
首先明确一个事实,以太坊生态到今天已经逐渐从单纯的技术堆叠走到了一个“博弈式发展”的阶段。
也就是说,现在所有的技术迭代、跨链测试和资本布局,都不是为了单纯证明技术能力或完成技术突破,背后是各生态之间的博弈。
最近几个事件(Pectra、Cosmos IBC跨链测试、Chronicle预言机融资)成了以太坊的三个支点:
1. Pectra 升级是在优化网络,比如账户抽象、提高质押额度(32 ETH → 2048 ETH)以及数据可用性提升(Blob 数量增加)。
真正目的是什么?
比如账户抽象(EIP-7702)它根本不是为了用户方便支付 Gas,而是要彻底弱化 ETH 在支付中的‘必需属性’。
再比如提升质押上限,目的在于从去中心化的“小额广泛”转向允许更大资金池进入。
以太坊计划将ETH的现金、Gas、支付属性,向储备、资产、机构级资金方向调整,这是十分合理的,因为你不可能在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的条件下和Solana竞争交易,大体量资金和更大体量的交易是以太坊未来的核心。
2.Cosmos与以太坊的跨链测试其实是以太坊的主动防御战略
Cosmos模式的优势在于灵活、高效和模块化——这恰恰是以太坊主网最欠缺的,说穿了,这是以太坊的一次主动“生态并购”行动,因为以太坊已经感受到了以 Cosmos 为代表的模块化的竞争压力,比如AltDA,比如分离执行。
3.Chronicle 预言机代表了以太坊对生态金融定价权的争夺
Chronicle创立于2017年,曾为DAI和USDS提供安全保障,他们的的目标是提升现实世界资产(RWA)的透明度。而预言机的重要之处在于:谁拥有了最权威的数据喂价渠道,谁就拥有了链上金融产品定价的“最终解释权”。
如果让我说,这次以太坊的暗线就是:“内部资本化结构优化→外部生态战略防御→金融数据权力争夺”,提前为可能的机构资金进入做准备,而不是像Solana一样占据交易层和用户活跃度。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