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密韋馱|Crypto V🇹🇭|2025年03月26日 04:54
这个事情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为什么三盘理论的分红盘,在“投入”这个事情上面的用词是“沉没成本”而不是盘圈更熟悉的“入金”?
原因是沉没成本的作用是抬高资产的预期阈值共识
挖出来的币,不管挖矿成本是直接进入市场(比如流动性挖矿需要先买币的配套), 还是POW矿机,都不影响产出的币要砸给市场这件事。
你对应到web2世界就是外商直接投资需要美元买越南盾,最后利润归母还是要砸盘越盾换美金的是一个道理。仅仅因为这一点并不能说就让挖矿这件事情不成立了
金本位的沉没成本让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挖矿人,还有二级,都建设了一个心理预期,即挖矿的设备成本摊销,就是这个币的”地板价“。
如果矿工在这个地板价以下卖,那么浮亏就会100%变成已实现亏损,而且他们的挖矿工具是矿机,退出挖矿只能卖设备处理残值,相比”矿机“是本币的情况,会更低(流动性更差);而反之,如果沉没成本是币本位,那就意味着退出挖矿时还需要继续集中砸盘本币,造成币价流动性进一步下跌
因此美金计价的沉没成本,它的好处是可以随时间不断提高币的地板价,用成本约束矿工不能在任何更低的价格上抛盘。
它的问题是无法直接导致增长飞轮(必须矿机商来做主动MM), 但同时也能阻止下跌时的死亡螺旋
不信的话,可以回看21年的Gamefi,本币入金的基本上寿命要远远短于ETH/BNB本位入金的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
- 如果一个矿盘,他的基本市场逻辑可以接受较慢速度的地推,那么应该选择金本位沉没成本
- 如果一个矿盘,他的基本市场逻辑需要快速的FOMO起量,那么必须本币入金作为沉没成本。相应的也要接受快速死亡螺旋的代价
分享至:
脉络
热门快讯
APP下载
X
Telegram
复制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