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是惊险万分的一年,上半年经历了史上最疯狂的lCO 募资狂潮,随着比特币遭到早期投资人及交易所抛售后,主流货币价格的价格腰斩再腰斩,直接带着基础面贫弱的lCO 市场在七月时急转直下,导致大部分的投资人套牢在上万美金的高点,观望的投资者恐惧跌幅仍将持续,因此市场也不见新的法币资金涌入,顿时归于寂静。
不久市场上出现了一群人采取短期操作策略,来回炒作主流币种拉高,试图吸引投资者,初期确实有拉抬一些行情──但11 月却发生了BCH 内战事件,产生了极大的恐慌性抛售,使得市场筹码结构崩塌,让更多的人认赔停损,离开市场,比特币价格也直接跌破矿场成本价,间接引发矿场抛售潮。
数字货币市场需要矿场持续提供算力维持营运,是靠取得挖矿奖励后,卖出比特币换取法币才得以支付机器投资、维护、水电及相关人力成本,市场每日买盘并不足以维持矿场的卖压,许多早期投资人也纷纷卖出停利,让币价持续破底,寒冬中交易量低迷,进入了所谓真正的熊市。
2018 年lCO 市场发展:从代币经济到公链开发
今年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代币模型、公链到DAPP,代表区块链技术从探索、基础建设到应用层的演变阶段,过去资讯业需要花费好几年,靠着风险投资的资金才有办法逐步演化,区块链科技受惠于lCO 募资方式及市场投资,巨额的资金涌入,开发者追着市场资金跑,加速技术演化的改变速度,也不断在调整技术发展方向。
lCO 市场的爆发式成长从以太坊发币功能实作成功开始:许多项目方涌进募资市场,梦想将虚拟代币与现有的商业模式结合,建立起代币经济(Token Economy),并靠着lCO 市场大捞一票。随着竞争逐渐加剧,许多项目靠着同样的模式已经募不到太多资金,投资者也对代币模型快速失去兴趣。
但投资人并没有放弃,转而对公链(Public Chain)产生浓厚兴趣。为了迎合投资人需求,许多性能号称优于现有比特币与以太坊系统的公链项目相继出现,吸引了许多资金进行开发。
公链项目逐渐退烧,将于2019 年结束
虽然有许多公链被开发出来并持续营运,但上头应用少之又少,大多的开发者仍停留在以太坊与EOS,如同一块土地上建置了许多铁路,其中只有几条铁路承载了零星的货物。到了现在,产业已经体认到市场不需要这么多的公链及共识机制,公链的募资项目快速退烧,于是lCO 市场不再有新的东西来吸引资金了。
总结来说,市场上只存在两种公链:无智能合约的公链、有智能合约的公链。
前者像是比特币(Bitcoin),能点对点(P2P)进行电子货币支付,属于第一代区块链系统(区块链1.0);后者有智能合约的包含以太坊(Ethereum)与EOSIO,能透过合约设定代币触发与转移条件,属于第二代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2.0)。
虽然许多公链开发项目方自称为:第三代区块链系统,但本质上只是“更快的以太坊”,内部也没有任何落地的应用出现,仅仅是个空转的伺服器群,这背后的隐忧是,一旦以太坊完成POS 实作,解决了TPS 的交易处理性能问题,可满足一定程度的商用场景,这些新公链的开发者与使用者将一哄而散,重新回到市占率最高的以太坊进行开发。
2019 年的趋势:DAPP 成为显学,透过应用层吸引新的使用者
为了能生存下去,公链必须跟时间竞争,在以太坊的POS 没有实作之前,尽力将开发者与使用者拉拢到自己的公链上,巩固自己的产品端与客户端,所以许多具智能合约功能的公链都宣称自己相容“以太坊智能合约的移植”,让原有的开发者能快速转移到自身公链上──虽然这也代表要转移回以太坊平台的困难度也低。
最近许多公链到处巡回举办“骇客松”,努力将开发者吸引到自己的生态系中,利用公链作为底层开发应用层的DAPP,来吸引一般使用者进入并消费,建构整个生态系。
不可否认地,公链竞赛退烧后,市场转向DAPP,成为现在的市场显学,期望透过DAPP 的应用吸引更多区块链外的实用者,但DAPP 的实用度仍然需要经过市场验证──我们真的需要DAPP 吗?目前大多数的DAPP 仍停留在博弈游戏类,未来必须与实质的商业应用结合,并成功吸引外部使用者,还要打败现有的手机APP 及Web 应用,能否成功还需要长时间验证。
讨论完演进与趋势,我们仍要理解为何lCO 市场会转折如此快速,接下来我们将依照lCO 案件的募资金额及数量,来了解lCO 市场的演进趋势。此外,我们也观察到:虽然lCO 市场转为冷清,但风险资本对于区块链公司的兴趣可没有少过,投资金额持续在创新高。
2018 年十大区块链股权投资案
从疯狂到泡沫──lCO 市场的转折点
根据Coinschedule 数据,2018 年共有1,004 个lCO 项目,整体募资金额达到约200 亿美元,且分别于3 月及6 月达成募资高峰。延续2017 年第四季的风潮,lCO 在2018 年前上半年依旧火热,但下半年逐渐退烧,募资金额从高峰的单月58 亿美元,下滑到只剩单月2.9 亿美元,仅剩高峰期的5%;lCO 数量上从单月144 个降低至22 个,不但急遽减少,单一lCO 案件平均募资额也显著下降。
当一项资产价值下滑时,支持的往往是基本面的买盘,然而lCO 模式发展还太早,还没有产品雏形便取得资金,缺乏应用落地,无法真正产出现金流。最后落得lCO 诈骗四起,且众多项目方的产品不是遇上开发瓶颈就是无法落地。外部因素则包含监管力道加强、主流货币价格不好,lCO 代币的价格自然随之下滑。
总结来说,购买lCO 代币(token) 不仅没有合约规范项目方应履约的内容与时程,项目方与早期投资人之间也可能有复杂的利害关系,导致项目方不是怠于开发就是无法实现当初的性能,甚至是直接卷款潜逃,让投资人求助无门。市场缺乏信心的情况下,让lCO 代币价格在熊市中看不到价格底部或是直接归零,此外,新发行的币破发机率高达90%,大多数人惨赔后纷纷离开市场,lCO 市场也乏人问津了。
lCO 市场虽然死亡,B2B 区块链公司股权投资却大幅成长
虽然lCO市场如此,但挹注在区块链新创的股权投资相较于2017年却大幅成长。根据数位货币及资产研究组织Diar于10月所做出的统计,至2018年Q3所累积的股权投资共达近39亿美金,较2017整年度成长约280%,且投资案件数从2017年的211件增加至384件,而每案件投资金额也从100万美金提升至250万美金。虽然比特大陆在2019年3月于港交所发行IPO的计划不顺,但比特大陆早已在今年Q3由红杉资本中国领投下进行了4亿美金的B轮融资,成为了2018年区块链股权投资案最大宗。
风险资本对于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公司仍非常有兴趣,并且期待区块链技术成为下一波的技术创新先驱,但透过股权大多都是投资B2B 服务的技术型开发公司,区块链实际的第一波落地应用将发生在企业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中,而不是面对一般使用者的公链。
许多IaaS 商将成为市场上的有力竞争者,像是Amazon、Google 及Microsoft,都针对企业推出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分散式资料库服务。在区块链泡沫逐渐消退,市场累积了一定程度的开源基础设施,技术型公司才正要推出有真正应用的产品,但我们仍认为区块链技术还在早期阶段,初步推出的B2B 产品还是以内部资讯管理、透明等应用为主,价值传递功能仍需要数年发展。
注:来源Coinup研究院
推荐阅读:
专访CoinUp罗一哲:一个穿梭于哲学和科幻的区块链金融女创业者
布局ing|高盛与亿万富豪Novogratz 参投区块链安全公司BitGo ?
搅局?|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 宣布加入区块链风投基金公司
Bakkt 实物交割比特币期货预计12 月中旬开市将实际交付比特币
Coinbase 获监管机构批准,在纽约州合法提供数字资产托管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