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The Effects of Tariffs: How the Machine Works
原文作者:Ray Dalio,桥水基金创始人
原文编译:律动小 Deep
编者按:文章系统分析了关税的多重影响机制:基础层面包括财政收入、效率损失、通胀分化、产业保护等六大效应;深层影响则取决于各国政策反制、汇率及货币财政政策的动态调整。文章指出全球失衡必须通过剧烈调整来化解,长期效果取决于市场信任度与国家竞争力,并特别探讨了美元特权带来的债务依赖问题。
以下为原文内容(为便于阅读理解,原内容有所整编):
关税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税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基础层面:
1)创收功能:由外国生产商和本国消费者共同承担(具体分担比例取决于双方需求弹性),这种双重税基特性使其成为颇具吸引力的财政工具
2)效率损失:降低全球生产效率
3)通胀分化:对全球经济产生滞胀压力,对被征税国形成通缩效应,对征税国则加剧通胀
4)产业保护:增强征税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虽导致效率损失,但在货币与财政政策维持总需求时能提高企业生存率
5)战略价值:大国博弈时期保障本国产能的关键手段
6)平衡作用:同步改善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失衡,通俗而言即降低对外国产能和资本的依赖度——这在全球地缘冲突时期尤为重要
上述属于第一层级影响。
后续发展则取决于四大变量:
• 被征税国的反制措施
• 汇率波动情况
• 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利率调整
• 中央政府的财政政策应对
这些构成第二层级影响。
具体传导路径包括:
1)若引发报复性关税,将导致更广泛的滞胀
2)通缩压力国通常会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实际利率下降与本币贬值;通胀压力国则倾向于紧缩政策,推高实际利率与本币汇率
3)财政政策将针对性地在通缩区域实施刺激,在通胀区域进行收缩,以此对冲部分价格波动效应
因此评估大规模关税的市场影响需考量众多动态因素,这已超出前述六个基础层面,需结合第二层级的政策反馈机制综合分析。
有三项基本判断始终成立:
1)生产、贸易与资本失衡(尤其是债务问题)必须化解,因其在货币、经济与地缘维度均不可持续——现行国际秩序必将重塑
2)调整过程很可能伴随剧烈且非常规变革(如拙著《国家破产之路:大周期循环》所述)
3)长期货币、政治与地缘影响最终取决于:债务及资本市场的财富储存可信度、各国生产率水平、以及政治体制的吸引力
当前关于美元地位的讨论值得关注:
• 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优势在于能创造超额债务需求(尽管这种特权常导致过度举债)
• 美元走强虽有利,但市场机制必然诱发特权滥用,最终迫使我们采取极端措施解决债务依赖
我将持续跟踪事态发展,及时解析各层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的立场和观点。本文章仅供信息分享,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用户与作者之间的任何争议,与本平台无关。如网页中刊载的文章或图片涉及侵权,请提供相关的权利证明和身份证明发送邮件到support@aicoin.com,本平台相关工作人员将会进行核查。